西姆拉游记攻略_西姆拉协议
大叻市的精华之处在于春香湖。这座香蕉形状的湖是1919年随着一座水坝的建成才出现的,名字是为了纪念17世纪反抗专制的越南女诗人春香。湖位于整个城市的海拔最低处,有多条小溪流入。湖水清碧,岸边林径通幽,花草遍地。
湖东侧卧低矮的山丘,山坡上建有螺壳状、粉红色的博物馆,环湖有7公里长的柏油路,已成为城区主干道的一部分,沿途经过广场、酒店及高尔夫球场。主城区与湖之间有宽大的隔离带,自东北向西南展开。城区不大,略有起伏,点缀着许多法国殖民地时期的优雅别墅。主要的建筑物为近些年新建的,大都注意在风格上与以往保持一致,当然在精致与美感上仍有明显差距。
天主教堂小巧玲珑,与绿色的老邮局和成片的小洋楼搭配得当,错落有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的“行宫”就隐蔽在这群建筑之后。显然楼宇陈旧,有待修复,但其当年操持国事的房间内摆放着皇家印章和军印、皇旗、军旗,不失最后一个越南王朝的威严,令人印象深刻。
城西北处有一片洋溢着典雅气息的别墅区,灌木和草地经过修整,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花了1个小时的时间转了转两个汉传佛教禅宗的庙宇,一座叫竹林寺,一座叫灵福寺,皆临湖靠山,傍晚时分几无香客,孤寂清静,禅意充沛。
一百多年前,法国学者耶尔松在印度支那三国腹地的长山山脉南段探险,“众里寻他千百度”,最后选中高原福地——小镇大叻,先作为他研究地理生物的基地,后招来同类进行商业开发,竟演成避暑观光胜地,不仅仅因为这里旷野平川,不远处又多秀峰、沟壑、流水、瀑布,还有位置适中,临近法国在越南的经济重心西贡及湄公河三角洲一带,对顺化、岘港、会安一带的官僚、富商也具有吸引力,颇具商业开发前景。
但更重要的是气候,热带气候是西方人殖民热带地区一个难过的坎,因而也是开发这些避暑城市的直接诱因。如英国对应加尔各答开发大吉岭,对应新德里开发西姆拉。美国 历史 学家罗兹·墨菲说:“管理全印度的政府直到1912年始终设在加尔各答,但是夏季最炎热的几个月则迁到凉爽的喜马拉雅山麓。”“
热带环境对他们是一种考验并严重有碍 健康 ,特别是由于上流 社会 要求他们像在国内穿上全套毛料衣装、饮食过度及消费大量葡萄酒和威士忌。”“西方人对当地疾病没有免疫力,他们惊人的死亡一直延续到20世纪”,“大约不到半数能活到回国。”耶尔松在地理学的意义上发现了大叻,但西方人求生需求则带来大叻商业开发的先始动机。大叻赋予了低纬度、低地的越南另一种面孔和另一个天地:热带的溽热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春天般的温润及秋夜的凉爽。
一城如花抱湖翠,半面青山展坡秀。难得在如此低纬度的地方,还能寻觅到如此清凉的世界,一段的山峦重叠之后竟还藏着热带气象下的高原。虽然它如此“袖珍”,这个被称为“西原”的地方,但它是高高的长山山脉与狭窄的沿海平原之间的灵光一闪,造物主给了越南一块可以望山拥海的还算阔大的台地,使扁担形状一般的越南中部,在它即将走到尽头就要俯瞰湄公河下游平原的时候,使人们眼睛一亮,数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尤物”横空出世,无疑增加了观貌览势和生灵腾跃的多样性。
取得自主独立地位的安南历代王朝在一路向南,蚕食、收服占婆国的同时,也以“亚文化圈”首领自居,打起了“以华变夷”的旗号向西发展,抵达长山山脉南端,这个生息着数十上百个弱小民族的“蛮荒”之地,而将西原收为囊中之物。这种古代文明演化而难以避免的过程,大大加大了越南的纵深与腹地,并在西原这个地方上面轻松地擘划了五个省的区划。
被称为“高原明珠”的大叻,是林奈省的省会,位于西原地区的东南部。这个因法国人开发起来的避暑胜地,并没有随着西方人退出统治而失色,反而因越南,尤其是其南方地区经济最近十余年走出危机,并不断得到发展而名声鹊起,成为越南游客的至爱。
清晨,我们徜徉在波光粼粼的春香湖畔。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连续碰到四五组穿着妖艳婚服的青年男女,摄影师们正为他们留下倩影和笑容,这难忘时刻将成为年轻人迈入婚姻殿堂的起点。难怪店主人告诉我们,大叻的别称叫“蜜月之都”。3月的大叻远未进入 旅游 旺季,盛暑之时将迎来客流高潮。外国游客可能更喜欢在越南柔细的沙滩上和名胜的景区中消磨时光,但大叻周围众多的湖泊、瀑布、常绿森林和原野,仍然吸引一些喜爱狂野活动的人群的眼光。小秦说,每当节假日,大叻常成为西贡一带外资企业白领人员的休闲首选地。
大叻周围也是一个越南少数民族密集的地区。土著居民多操孟高棉语系或属马来语系占语族的变异语言,很多还与长山山脉西侧的老挝、柬埔寨的原居民族群人种、语言相通。如斯丁族、麻族、格贺族等,均操孟高棉语系中的部落方言,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语言,有的还保留着母系 社会 的特点与痕迹。
后来,原居住在中国南方或中越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如苗、瑶、傣、壮(在越南分称岱、侬)族等,沿着长山山脉东侧南迁至西原地区,与原住民民族与民系保持着相互依存、融洽的关系。在绕湖进入街市后,我们来到一家米粉店用早餐。许多老头、老太曲腿蹲在条凳上饮茶、聊天,完全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珠三角地区的老人清晨去小店喝早茶般的姿势与神态。我太熟悉这种状况了。
翻译来自广西,懂壮语,他悄悄地告诉我说这群老人中许多讲的是壮语。我让他用壮语与他们攀谈起来。原来这些老人均为越南的侬族子民,他们的祖先曾随刘永福的黑旗军到越南参加抗法战争,后刘永福奉清廷之命率黑旗军主力驻守台湾,许多士卒及其家属便留了下来,与原来祖居中越边境的侬人抱成一团,成为越南居民。他们大多原居住在宣光、安沛等省,20世纪因修水库等原因而迁往西原一带。
越南侬族、岱族与中国的壮族为同一民族,只不过在中、越两地分称而已。侬、岱族的区别则按其在越南居住的时间长短而定, 历史 上就居住在越南的称岱族,近200年来迁入越南的称侬族。岱、侬两族现已发展成为越南最大的两个少数民族,据2009年统计,分别有16263926人、968800人。现越南的拉基、山斋族也为中国壮族的分支。
唐代,六七世纪时,壮族先民被史书称为“西原蛮”,当时他们就在左右江一带居住、活动,这时越仍为中国郡县。至越独立后,有数百年间仍未划界,或划界不清,“西原蛮”的活动范围就是后来划界之后的中越边境地区。
我问老人道,你们现在还拜侬智高(北宋年间的壮族首领)吗?他们说,肯定拜呀,他是我们的祖先。对于这位在北宋年间,既反交趾又抗宋的壮族先民首领,侬智高在壮族的心目中仍存有难以撼动的地位。
大叻城内
中越两国之间第一次划定边界是1078-1084年的事。《宋会要辑稿》载:“元丰元年(1078年)正月九日,交趾王李乾德上表言:伏蒙赐诏从臣所请,自今复贡职,已令安抚司各差人画定边疆界,毋得辙侵犯……闰正月十二日,广南两路转运司言:……昨退交人……使人发遣赴阙其画定疆界。”对此,安南用汉文编修的《大越史记全书》载:“甲子九年(宋元丰七年)夏六月,遣兵部侍郎黎文盛,如水平寨,与宋议疆事,定边界。”甲子九年即1028年。
边界虽然划了,边民往来还是自如的,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划界是概略的,没有划分清楚,许多边界线很模糊。中越边界的边民往返自如,是由于当时双方均未设关卡检查的缘故,且安南新朝甫定,对边境未形成有效管辖。
越南现共有54个民族,京族,亦称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人口数的86.2%,其余53个民族为少数民族,这之中有26个少数民族与中国的13个少数民族为跨境民族,如中国的彝族,越南称为倮倮、普拉、布标三族;中国傣族,越南称泰、泐二族;中国的瑶族,越南称为徭、巴天、山由三族等。
形成两国间跨境民族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原是原住民,划分国界后,分为两个国家,也有从中国迁入,或由中国迁入第三国如老挝,后迁入越南的,也有从越南迁入中国的,如防城的京族、海南三亚的回族等。
11时离开大叻市区前往机场。
近午时分,阳光和煦,暖风拂面,清晨时的凉意顿消。人们脱掉了厚厚的防风衣,又像迎来初夏一样,用靓衫装扮着自己。高原的气候早晚温差大,在使人觉得因变化而激起兴奋的同时,也在改变西原之上植物的品种。法国人引进了西欧的鲜花品种,以兰花居多,培养了品种繁多的凤尾兰,格外赏心悦目,现正在成为当地输出花卉的当家花旦,仅仅一二百年之后,就改变了当地百姓的种植习惯。瞬间,离城适宜种植的厚土层上,被露天的花园和白色塑料棚温室里的花房所占据。
汽车 一路下行,除却山岗,又入盆洼,疏朗的松林,高原上的蒿草,成片的茶园,众多的溪流,不断变幻的景色,很难想象这里竟是北纬12度的地区,与树木茂密、烟霞练绒的热带风光迥异,犹如到了四季如春的温带地区。
约30公里的路程,我们来到一大块平原之上。除中部隆起几个山头,所触目处皆为旷野平原,乃修筑机场的好去处。
印度的大部分地区都很炎热,特别是在酷暑时节,更是会高温达到五十几度,连德里这样精挑细选而成为首都的城市,高温都会达至48度及以上,实在是让印度人民苦不堪言。
不过话有说回来,印度边境因为连着喜马拉雅山脉,故而还是有那么两三个城镇气候宜人,风景宜人,比如靠近加尔各答这边的大吉岭,比如靠近北北印这边的西姆拉,而西姆拉因为离德里最近,故而一直深受德里以及昌迪加尔,还有阿姆利则这些富人们的喜爱,也是他们的避暑胜地。
西姆拉海拔较高,夏天的平均温度为20度,所以夏天这里经常有各种大小型的艺术表演,西姆拉和大吉岭一样,以前都是英国人的夏都,故而西姆拉也有英殖民时期留下的窄轨小火车,也是印度少数还在运行的窄轨铁路之一。当然西姆拉的交通不止窄轨火车,从德里每日发出的,经过昌迪加尔再到西姆拉的沃尔沃大巴发车频繁,只需要7-8小时即可到达,而昌迪加尔是印度仅次于孟买的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富庶城市,有新修的机场和高速公路,昌迪加尔到西姆拉的公路都已新修整过,故而非常便捷。
西姆拉是一座山城,公路蜿蜒而上,房屋沿山而建。不过西姆拉关键的中心商圈,沿山而上应该有好几层吧,都是不能通车的。
搞笑的是,西姆拉的商业区都分了层次,最高一层,也就是贾库山脊的市政府至基督教堂一段,旅馆、商店、娱乐场所鳞次栉比,俨如英国游览胜地的商业街道。
又见我大中华的小米和OPPO,这两样手机在印度卖的非常好,到处都能看到,俨然已成为印度中产阶级所喜爱的手机。
在这里,是购物休闲的好地方,当然也能看到很多漂亮印度姑娘。在印度,姑娘种姓越高越白嫩,越富有越漂亮。
这里的小伙子也还不错,至少长得不那么寒碜,至少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在西姆拉,我们找到了游记攻略上说的,唯一一家中国人开的小餐馆—中华饭店,吃上了热气腾腾的广东汤面、饺子还有叉烧,吃的那一瞬间,眼泪都差点感动得涌了出来。不为别的,就为出门在外旅行几个月,能吃上一口家乡的味道。
老板古志华大叔到印度生活30年了,但是没忘记中国的味道,做的汤面特别好吃,肉汤非常醇厚香浓,所以我们在西姆拉的每一顿都来这里吃饭。
西姆拉的出行,基本是靠爬坡下坎,很多梯坎都非常陡,我看很多老人上下都不太方便,不过这也是西姆拉一大特色之一。
楼梯在房子中间,沿途还开了不少小摊,贩卖各种商品,也是连接西姆拉上下几层的重要通道。而且西姆拉有个很独特的地方,越往下越穷,卖得东西也变得越生活化,东西相对也便宜不少,当然质量就别指望太好。我们曾在这里买过厚的绒裤子,上面写的中国制造,价格20元人民币,临时拿来御寒也还不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