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活水公园水循环系统
1.公园绿地建设的绿色模式?
自然环境保护、水管理。
1、自然环境保护:通过探索公园内的湖泊、河流、植物和动物,学习自然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培养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水管理:了解水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利用,学习水循环、水质监测和节水技巧,同时了解当地水管理的实践。
公园绿地建设的绿色模式?
电话、电梯、胶片、收割机……历史上许多技术发明,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走入现实生活,最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百年间,积聚智慧的世界博览会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时尚风向标。
在本届上海世博会上,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始终,节能、环保、循环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应用得到集中展示。我们关注低碳经济下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我们猜想这些技术有没有可能像电话、电梯一样,从世博会走向现实生活?我们拭目以待。 持续184天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世博会)即将在5月1日盛大开幕。在“绿色、低碳”的大背景下,本届上海世博会将通过一系列的低碳设计、低碳建设、低碳运营,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践行“低碳世博”的口号。届时,参观者将在面积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内体验到无处不在的低碳理念,同时也将感受低碳技术带来的美好绿色生活。 “借光”规模最大 太阳能应用树立样板工程 如何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率,充分发挥新能源的优势和潜力,已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这也是此次世博会主办方和参展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得到了大量应用。 据了解,在目前我国所有类似项目中,上海世博会设计应用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光伏建筑一体化规模最大、技术最多,这也是世博历史上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最大规模应用。在整个世博园区,世博中心、中国馆、主题馆等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等设施,发电能力总计达5兆瓦。其中,主题馆屋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为国内最大的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而按上海市目前标准的光照条件来计算,仅主题馆和中国馆就可年均利用其光伏组件发电284万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约100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500吨、二氧化硫约84吨、氮氧化物84吨、烟尘762吨。 除了用于发电,太阳能还被充分应用到世博会的景观设计和公共设施建设的细节中。在园区内,形态各异的太阳能景观灯、太阳能指示牌、太阳能喷泉和动态景观等随处可见;而既能避雨又能发电的太阳能长廊、太阳能停车场和充电站、太阳能分类垃圾桶等也都将集体亮相,让游客随时随地体验到太阳能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低温热水发电的专利技术此次也投入了实际运用。运用这一技术的上海企业联合馆在屋顶上布置了2200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屏,与许多世博展馆使用的光伏电板不同的是,集热屏上布满了充满水的管道,在吸收太阳能的情况下,管道内可以产生95℃的热水。据了解,这样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夜晚仍然可以利用水的余温工作,借助低温热水发电新技术,输出电功率超过200千瓦以上,电能可以提供建筑展览和日常用电需要。低温热水发电的意义在于,以前150℃以下的工业热水被当作冷却水浪费掉,这一新技术的投入运用,将使大量能源得到再利用。 从世博开出新能源车 新能源动力汽车目前已在上海进入商业化运营 急速增长的机动车在带给我们出行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污染。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出行不仅成为公众的热议话题,也成为时下业界研发的重要方向。而本届上海世博会在园区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上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研发的成果,大力用清洁能源技术,努力实现园区零排放、周围低排放的低碳公共交通目标。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将有超过1000辆的新能源汽车参与世博公交服务。其中,园区内的公共交通系统将通过使用300辆纯电动汽车、超级电容汽车、200辆燃油电池车,使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而包括500辆国Ⅳ混合动力车在内的低排放车将帮助实现园区周边低排放。以每部电动车日均行使200公里/传统车油耗百公里40升计算,120辆纯电动车和36辆超级电容车每天可节约燃油12480升,世博会184天累计可节约230万升燃油。 而一大批先进的高端技术也将首次被应用在世博电动车上。如使用寿命是普通电池两倍,续行里程超长的晶胶电池,在一次充电结束后,续行里程可达100公里以上。此外,已正式投入运营的100辆油电混合动力车则用独立的电机——镍氢电池组动力系统,配合高效节能智能发动机,在保证充沛动力和性能的前提下,不仅可达到节油15%以上的效果,同时排放也可降低15%以上。 本届世博会期间,参观者还将有机会看到一款新奇的“叶子车”。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将向游客展示的这种负排放概念车,提前向大家展示2030年城市低碳交通前景。据了解,这款车通过设置在车顶的“大叶子”,运用光电转换、风电转换、二氧化碳吸附和转换技术,把能源消耗和能源制造有机结合在一起。“叶子”独特的二氧化碳吸附技术,不但能够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动能,更能将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通过激光发生器转化为电能为车内照明,或转化为车内空调制冷剂,从而实现汽车负排放。 据了解,新能源动力汽车不仅仅是在世博园内运用,目前已在上海进入商业化运营。纯电动汽车、超级电容汽车、燃油电池客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还在30多条公交路线上投入使用,而使用天然气的公交车已有80辆左右,极大地带动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运用。 水可储能,也可洁净 合金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助力雨水处理回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的循环利用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将成为缓解城市水短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此次上海世博会将展示在雨水收集、水循环和水处理技术上的先进经验,为城市水利用和管理提供一个样本。 世博园区从源头环节就体现了节水和回收利用的需求。一方面用了大量节水设施,包括节水型卫生洁具、节水型绿化灌溉设施等。另一方面,园区内大量用的透水地面,可以有效减少外排至城市雨水管网的径流量和径流污染。而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等四大永久场馆和世博轴,都将建设屋面雨水利用系统,雨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可达到100%,预计可节约自来水100多万立方米。其中,城市未来馆的生活用水和雨水回收项目,规模为120吨/天,用了世界先进的合金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年处理量将达4万多吨,处理后的中水全部用于冲厕和绿化。 江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等分散式能源利用装置则是考虑到临近黄浦江的优势。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演艺中心、世博中心、城市最佳实践区等都将用这些设备,在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水源中,而在冬季则从水源中获取能量。通过利用江水源和地源系统,在冬季预计可节约能源费用30%左右,在夏季,则使制冷效率提高7%,从而使得整个世博园区内的空调运行费用降低20%。 来自四川成都的活水公园案例馆则将目光瞄准了目前业界广泛关注的湿地治污技术,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在活水公园内的广场地下有一个厌氧处理沉淀池,收集社区和公共空间的雨污水并进行初步处理。随后,通过高坡的自然落差,被初步处理过的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生物净化系统。那里有鱼鳞一般的植物床和养鱼塘,污水通过植物、鱼类的吸收转化,达到净化目的。最后再经臭氧氧化塔进行消毒处理后经由卵石铺地的小溪流入亲水空间。 建筑材料要可再生、可回收 外层膜结构可以制作环保袋 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量几乎占了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专家预计,至2020年,建筑能耗也将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建筑业低碳发展的潜力巨大。此次上海世博会,各展馆对低碳建筑的理念和实践就做了一次集中展示。按照世博会的惯例,各国家馆均为临时建筑,因此在场馆设计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用可循环利用、可再生材料建造,同时考虑废弃物的处理处置。 德国馆用了神奇膜建展馆,展后变身再利用。据介绍,整个展馆使用了1.2万平方米的薄膜,覆盖展馆顶部及四周,用来遮阳隔热。这种特殊材料制成的膜,展览结束后可以经过技术处理后制成遮光板、特殊遮阳伞,甚至是购物袋等产品。而韩国企业联合馆建筑的外立面也用了可再利用的合成树脂膜材料,世博会后将被“剥下”,做成环保袋,放在超市供市民领取。 不仅表面材料要可以回收利用,建筑本身也要可以灵活拆分,从而实现回收再利用。挪威馆就被设计成15棵可以独立形成结构的“树”,作为一个可以拆分的建筑,以便世博会结束后回收再利用。这一理念在北京馆的建设过程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北京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用全面焊接的方式,而是用“螺栓+点焊”的技术,确保将来对建筑材料的完整拆分和利用。世博会结束后,北京馆的所有钢梁、LED屏幕将实现百分之百的回收利用。 节能建材、太阳能、清洁能源汽车、雨污水回收利用等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了重视和应用。但相关专家表示,因为世博会的规模和持续的时间有限,所以在短期内集中宣传低碳理念和展示低碳技术的效果也是有限的。世博会的低碳效应,应当着眼于长期的发展,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政策试点、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为上海乃至更大范围的发展方式转型打下良好基础,为长远的低碳发展注入强大的后劲。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园绿地建设的绿色模式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Ⅰ引言
由当前至本世纪50年代,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朋间将会有许多的城市面临人地关系复杂,环境恶化,绿地景观衰退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工作、居住、生活等方面的环境要求不断提升。
无疑,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无可替代的重要内容。就当代城市公园绿地而言,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提供视觉审美效果,或者是单纯为城市居民创造休憩场所,更需要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创造引入自然与新时代人文要素的景观作品,以回应城市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人、城市、自然之间的矛盾。景观设计在走向完善的进程中,表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时代赋予了当代景观设计师们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多种角度诠释景观,探寻适于中国城市发展的景观表现形式。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出现,反映了当代景观设计师对城市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思考,是其在探索过程中,找到的一种应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公园绿地建设模式。
Ⅱ 示范型生态景观产生的背景
1.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导致示范性生态景观的产生
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了所谓的“后工业”社会,从80年代以后中国的城市也进入了向大规模第二,第三产业转型的阶段,城市中衰退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地区开始了重建与复兴,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和城市化程度迅速提升,这一过程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的利用和能源消耗,破坏了城市及其周边原有的环境结构。
城市环境结构的改变要求出现新的城市景观形式,这种新的景观形式必须能够刺激城市生态环境结构的良性发展。许多景观设计师试图用西方成熟的景观生态规划以回应这种要求。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是指综合考虑景观的生态,社会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时空契合关系,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知识及原理经营,管理景观,以达到既要维持景观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又要满足持续利用土地的一个重要的生态规划途径。这种景观模式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发展无疑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中,开始兴起景观生态规划的热潮,许多城市绿地被匆忙地改造,以发挥其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中国城市本身的结构,规划目标,建设成本以及这种新型景观形式本身的复杂性与中国城市经济的相对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景观生态学指导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的实践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时由于用景观生态规划需要大面积的土地的参与,而中国城市中可利用土地的相对匮乏,也使得这种景观设计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下,中国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需要另辟蹊径,景观设计师开始在公园则溯忡尝试引入示范型生态景观建设的模式。
2.示范型生态景观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体现
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也就是“以人为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精神生活产生更高层面的追求。传统景观形式所表现的文化意味及其基本的,休憩功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人们希望环境中所出现的景观能够传递具有当代人文气息的城市语境,希望新的景观形式能够关注时代的主题,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体现当代人关注,保护环境的意识。示范型生态景观正是具备了这样的教育意义,它利用生态技术手段向人们传达环保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升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Ⅲ 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内涵
所谓示范型生态景观是指在某一生态技术领域具有典型性代表作用,将艺术手法与生态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景观创作形式。示范型生态景观以其突出的宣传,教育作用,将赋予了生态美学特征的景观作为范例向人们展示生态景观的意义,唤起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它应当具备如下特征:
1.示范性
示范型生态景观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能够为周围的城市环境带来具有绝对意义的生态效应,而在于它具有明确的示范意义,前瞻性地向普通大众传达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态信息。这种生态信息的传递是感性的,直观的,容易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2.代表性
示范型生态景观所应用的生态技术应该在某一领域与景观的结合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在处理方法或处理机制上具备典型特征。如成都府南河畔的活水公园就包含了以生态水处理技术为典型特征的整套示范型景观,通常该类型的生态景观都会配以较为详尽的生态技术原理与作用机制的解说标识系统。
3.时效性
示范型生态景观所运用的生态技术及其示范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某一时朋内具备示范型的特征随着物质手段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现阶段认为已经是很成熟的生态技术会随着历史的进程,科技的进步退出示范的舞台。
4.人文性
当代的生态型景观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手段的展示,同样是人文性的反映。建造景观自古以来就包含人们对环境与社会的认识,包含人们改良自然环境的需求。当代的生态型景观反映了一批富有责任感的景观设计师对高速度城市化背景下,对产业转型引起的城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思考。希望找到回应城币环境变化的设计手段,并利用生态原理及生态技术以示范形式做出了改良城市环境的实践性探紊。
5.具备生态美学特征
园林景观艺术形式是园林景观审美情趣的外化。示范型生态景观所折射出的园林美体现了生态美学的观点。中国生态美学的研究主要开始于1994年,实质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美学,是生态学在美学领域中的延伸。具体而言,生态美是生态美学提出的核心概念,是指生态系统自身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它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美,也包括社会生态美,精神生态美。当前的示范型生态景观建设还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态美和社会生态美的领域。
Ⅳ 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实践及作用
在中国城市公园中,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实践活动在20世纪末期逐步展开。在20世纪90年代深圳特区的“箐箐世界”中出现了以废旧轮胎,回收易拉罐组成的景观形式,是景观设计师实现他们对于示范性生态景观理解的雏形。在当时的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此后,国内的其它地区也先后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示范型生态景观。
1.成都活水公园
1998年,世界上第一座高扬保护水环境旗帜的主题公园—活水公园在成都建成,标志着示范型生态景观在城市中的发展日趋成熟。活水公园展示了锦江支流的净化过程,设计师从两个角度展开设计。首先建立了完善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尽管每天只能净200立方米的河水。但是水体净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溪,池塘等都一一展示。污水的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过程一目了然。其次是在整个系统的旁边安置了不同形式的解说牌,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说明如何通过自然作用净化水的过程。该设计对于吸引游人,尤其是儿童,并对其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大有裨益。公园的整体布局呈“鱼形”,由鱼嘴而入,走向鱼尾的整个游览序列充分展示了健康与活力,更显示了其生态美,以“鱼水难分”的成语借喻水是生命之源。作为全世界少数几个在城市中心建造的水源生态处理场所,活水公园是难得的环境教肓范本。它通过每一个设计元素,在带给人们视觉审美效果的同时,激发其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与热爱,并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的示范型景观模式。
2.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景区景观设计方案
2003年在北京举办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活动中,所有的应征方案中都出现了示范型生态景观。
在以展示湿地水循环处理为主题的景观“通向自然的轴线”方案中的,“芦汀花溆”景区内,设计了专门的科普教育基地,向人们展示湿地净化水的过程。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中,同样也出现了具有教育意义的水。
循环系统。以水渡槽为主体,提升森林公园的湖水,北京园林学会设计联合体的方案则以梯田形式,利用“中水过滤系统”,使水从湿地过滤后,排入到湖区。湖滨的小湿地用了“湖水自洁循环系统”。此外在方案中还设计了两个太阳能生物污水处理系统,与生态展示厅相结合,展开生态示范教育。
由北京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与澳大利亚URS有限公司共同提交的“龙凤呈样”方案中,特别以“环保教育中心”为命题,设计了示范型生态景观。环保教育中心位于湖区,湿地和森林交界处的中心位置上,通过与森林公园各个有关地点联网的计算机系统使得游人可以在线(on line)观测环境因子和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环保中心本身则用能源自给的。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