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矿单元与矿种类型

2.(三)岩浆岩

3.徐州户部山景点介绍

4.(二)桂北锡铜铅锌找矿远景区(Ⅱ)

5.徐州市道教协会的道观地址

6.徐州铜山燕王塔介绍?

7.各期岩浆岩特征

8.岩浆活动及其演化特征

江苏徐州四堡燕桥景点_徐州四堡燕山公园

(一)秦岭-大别(东段)金、银、铅锌、铜成矿带

该带是秦岭-大别金银多金属矿成矿带的东延部分,其内部的次级构造单元、构造型式、岩浆系列与成矿有明显的时空对应关系,区内矿床的空间分布在平面分别上具有带状分布和成群集中的规律。大别山隆起区主要矿床集中产于其北部的桐柏-霍山和南部的随洲-张八岭两个成矿带中,显示以造山带中央隆起带为中心,两侧对称分布的规律,主要矿带分布在两侧的相对拗陷区或隆-拗过渡带中。

桐柏-霍山金、银、铅锌成矿亚带与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北淮阳构造带对应,主要由中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基底和中生界火山-沉积岩系等不同时代的地层构成,该带在前印支期的俯冲阶段应处于弧后盆地环境,在印支期碰撞过程中褶皱变形隆起。其北缘有燕山期后陆盆地叠加,并有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形成一套高钾钙碱性和橄榄安粗岩两个岩石系列,其总体特征可与下扬子地区对比。区内以金、银、多金属矿为主,其次为钼、稀有、稀土、放射性金属矿化,主要矿化类型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陆相火山岩型低温热液金、银、多金属矿、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等,与花岗岩类和碱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钼、稀土、稀有金属及多金属矿(化)等。典型矿床有:破山银矿、银洞坡金矿、老湾金矿、皇城山银矿、白石坡银多金属矿、汞洞冲铅锌矿、银水寺铅锌矿、东溪金矿等。其中产于龟山组变质岩中的老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区内唯—的大型金矿,它也是大别地区已知成矿时代最年轻的矿床,其成矿年龄在90 Ma。

随洲-张八岭金成矿亚带,该区为大别造山带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区内出露的地层代表着扬子板块北缘晚元古代被动陆缘时期的基底和沉积盖层,并在大陆碰撞过程中被卷入前陆冲断带。带内矿化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和低温热液型金矿化。典型矿床有:黑龙潭金矿、花桥金矿、小庙山金矿、龙王尖金矿等。产于造山带前陆冲断带内的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为130~145 Ma,成矿时代跨过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反映两期岩浆活动的叠加成矿作用存在。

(二)江南隆起钨、锡、金、银、铅、锌、钼、锑成矿带

该带北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南与浙赣成矿带相毗邻,向西进入湖南境内。它是江南地块中重要成矿带,在研究区内被划分为3个次级成矿亚带。

1.石台-太平银、铅、锌多金属成矿亚带

该亚带与安徽省习称的江南过渡带相对应,其北以高坦-周王断裂为界,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相连;东抵浙西地块,西与江西九岭北部修水过渡带相连。带内自震旦—三叠纪地层出露较齐全,断裂、褶皱构造较发育,燕山期岩浆活动分为2期,燕山中期形成的中深成侵入体分为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岩类和钙碱性花岗岩类两个岩石系列。该亚带以江南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成矿区。位于西段的东至-石台成矿区,南华—三叠纪地层出露较齐全,寒武—奥陶纪为碳酸盐台地相,金银铅锌锑矿化较强,典型矿床有贵池黄山岭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东至花山热液型金锑矿等。东段太平-宁国成矿区,为大面积志留纪地层分布区,自寒武—志留纪该区即为深海槽盆相,早古生代为一套泥沙质复理石建造,晚古生代地层仅残存于局限的向斜盆地中,东段总体矿化相对较弱,主要矿床(点)、类型包括:泾县铜山有产于石炭纪与小侵入体接触带附近的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围绕一些大型侵入体周围尚见有热液型锡、钼矿化,但其规模有限。近年,在泾县-宁国一带的志留纪地层分布区内,发现了多处与燕山期斑岩、岩脉有关的热液型(裂隙充填型)和斑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化(泾县乌溪、紫金山等),该类矿化具有一定的工业意义和找矿前景。

此外,该成矿亚带中与震旦—寒武纪黑色页岩有关的低温热液型(层控叠改型)银铅锌矿(含铂钯)化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2.都昌-祁门-绩溪钨、锡、多金属成矿亚带

该亚带是江南地块中重要的钨锡成矿亚带。该带在地质构造单元中相当于晋宁期修武-羊栈岭古弧后盆地,其形态为反“S”状,横亘江西北部和安徽南部,西端进入湘东浏阳,其中段呈近东西向进入安徽境内后转为北东向,逾宁国-绩溪断裂后呈北东向。区内主要出露一套经历了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中-新元古代泥沙质类复理石沉积岩系,其次是沿该带的南部有江南地层区的早古生代地层成残留盆地出现(蓝田盆地、绩溪盆地),至浙皖两省交界处的天目山北部则主要为南华一震旦纪浅变质岩和早古生代地层出露区。值得提出的是:该带为一靠近九岭-江南隆起核部的过渡带,其西段在江西境内被称为修武过渡带,东部被北东向断裂截接,分别与浙西坳陷和浙赣拗陷相结,由于该亚带位于构造-岩浆-成矿活动的复合部位,成矿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在该成矿亚带中发育一串与成矿有关的燕山期花岗岩,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壳幔混合源同熔型(Ⅰ型)中酸性斑岩,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形成的斑岩型钨钼矿(都昌阳储岭、宁国西坞口)以及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爆发角砾岩型铜多金属矿(祁门三宝)、矽卡岩型钨矿(绩溪逍遥、绩溪际下、宁国大坞尖)等一系列大-中型矿床。与燕山晚期壳源物质为主的(S型)花岗岩(浅色富钾碱长花岗岩)有关矿床主要有江西彭山锡、铅锌(银)矿田、茅棚店锡矿等大-中型矿床。在江西境内,近年以彭山穹窿为中心的曾家垄锡矿、张十八铅锌(银)矿为中心,找矿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安徽围绕绩溪伏岭岩体周围也发现一系列中-小型钨钼银铅锌矿,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又圈定一批新高浓度的W、Mo、Ag、Pb、Zn元素化探异常,显示区内具有较大的钨锡钼找矿潜力。

此外,带内残余早古生代沉积盆地中尚见有沉积作用有关的矿产,主要有产于震旦纪蓝田组黑色页岩中的沉积叠改型银多金属矿(黟县西坑)、寒武纪荷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中的沉积型钒、磷矿。

3.莲花山-障公山金、钨锡、多金属矿成矿亚带

该亚带位于江南隆起的核部(八字脑-障公山),从区内出现与北东向展布晚古生代一中三叠世地层与萍乡-乐平次级坳陷自然相连的特点,推测该带是在早期北东向构造基础上,叠加燕山期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的强烈隆起带,表现出近东西向褶皱隆起、构造-岩浆活动与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区,带内岩石经历了强变形作用和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其主体为一套“成层无序”构造岩石地层组合。

在该亚带内,沿近东西向复式叠加褶皱的核部出现的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株带与区内已发现的金、钨锡、多金属矿密切相关。围绕早白垩世江西鹅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壳源成因(S型)出现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金家坞、大背坞)以及藏湾砂金矿均达到中-大型规模。在安徽境内沿障公山北坡的祁门汪村-板桥一带仅发现小连口金矿(小型),但区内出现的大面积、高浓度的Au、W、Sn异常尚未得到验证。此外,区内尚见有与燕山期小斑岩体有关的锡矿(祁门右龙)、钼矿(祁门里东坑)和里广山热液型锑矿等。

该亚带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它是皖赣两省有望实现金矿、钨锡矿找矿突破的重要地区之一。

(三)武夷山金铜铅锌锡钽成矿带

该带主要受古华夏陆块基底构造控制(图4-2),在其周缘和内部可划分为5个成矿亚带,其主要特征如下:

图4-2 武夷-台湾走廊成矿区带划分图

1.武功山-北武夷银铀钨(金)成矿亚带

受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前缘褶冲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构造-花岗岩隆起带控制,与东乡-铅山矿带无明显界线。西部武功山-玉华山区成矿与燕山期壳源S型花岗岩有关,有宜春钽铌矿田和浒坑、下桐岭、徐山等大型钨矿床。区内成矿主要与燕山期壳源S型火山、潜火山斑岩有关,有超大型的冷水坑银铅锌矿田,相山铀矿田,同时新发现有谭家山等一批中小型银矿床、矿点。除此,有与S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化。此次新发现的A型花岗岩是否有钽铌铅锌矿化有待进一步查证。

2.资溪-广昌铅锌银金成矿亚带

位于闽赣2省邻接的武夷山脉腹地。出露麻源群为区内最古老地层。因此本带应是武夷隆起最古老的陆核部位。变质岩地层内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同时发育各种剪切带构造。在加里东期及燕山期均有大面积的花岗岩类侵入,表明该区属于长期活动的热穹窿中心。沿鹰潭-安远断裂带有成串斑岩体密集分布。区内除在武夷山脉两侧有寒武纪地层分布外,无其他古生代地层,表明古生代时长期处于挤压隆起状态。

本带内主要的成矿作用有2种,即区域变质及深成地质构造的成矿作用和斑岩的成矿作用。

3.石城-会昌铜锡成矿亚带

在鹰潭-安远断裂南段之西侧,发育有多个燕山期的斑岩型矿床密集区,典型矿床有石城松岭锡钨矿、岩背锡矿。

4.邵武-泰宁金(银)成矿亚带

本带位于四堡期西部的古裂陷槽内,以交溪组为代表的火山沉积建造是裂陷槽内的典型产物,其原岩为角斑质中酸性火山岩类。寒武纪时沉积有林田组的海相地层,以后长期隆起。早侏罗世时受早期燕山运动影响,使崇安-石城断裂进一步发育,沿断裂带形成一系列长槽形断陷盆地,并在变质基底之上沉积了早侏罗世的梨山组陆相地层,其后断裂带又继承性地反复活动,在白垩纪后期形成赤石群的红盆堆积。本带在加里东期及燕山期均有花岗岩类侵入。

带内已发现的矿床只有金矿,均属何宝山式的变质岩构造蚀变岩型。值得探究的是,纵贯本带的崇安-石城断裂虽然与前述的鹰潭-安远断裂都同样属于区域性的大断裂,但并未像后者那样发现有众多的斑岩体及斑岩型矿床。带内在邵武-太宁地区为一金矿成矿区。此外,在带内已发现早侏罗世地层内有找银的线索。

邵武-太宁金矿成矿区的南端有何宝山金矿床及梅桥、长兴、五里亭等金矿点,北端有金坑金矿床。在成矿类型上均属于变质岩构造蚀变岩型,但南部各金矿产于中元古代交溪组变质岩而北部的金坑金矿则产于寒武系浅变质岩中。

5.政和-尤溪金铅锌铜成矿亚带

本带位于武夷隆起的东缘,北起政和附近,向南延到尤溪以南直到德化附近。以在裂谷内发育一套马面山群的类似裂谷式火山沉积建造为特征。其中的东岩组内出现有超镁铁质喷出岩,表明其处裂陷已深及地幔层。由于地壳减薄及地幔上隆,使较多成矿物质携至地壳,本带因而具备了较丰富的矿源条件。震旦纪时在裂谷东缘,又发生过一次继承性的裂陷并有小规模的中-基性火山岩喷溢。此后本带即长期处于隆升状态,仅在西南边缘邻近永梅拗陷处,受华力西期海侵影响形成一些石炭、二叠纪地层。早侏罗世时的燕山运动使带内的政和-大埔断裂进一步发展和形成,并在裂谷东侧的政和一带发生较大规模的张裂,形成了地堑式的长槽形断陷盆地,其内沉积有梨山组。晚侏罗世时发生了大规模的陆相火山活动,其最初的喷发部位很可能是在本带东侧以碎斑熔岩带为标志的裂隙喷发带,然后向两侧扩展并波及至本成矿带。加里东期及燕山期的花岗岩类在本带多处侵入并对成矿发挥积极作用。由于本带具备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因而成为研究区内一批重要矿床的集中产出区。其主要的区域成矿作用及由其形成的成矿类型与矿床式有:海相火山作用形成的水吉式变质基性火山岩层控型铅锌银矿、区域变质及深成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双旗山式变质岩剪切带型金矿。此外,还有东岩式的细碧角斑岩型铜矿和龙凤场式的层状矽卡岩型铅锌矿。但同样需要探究的是,政和-大埔断裂虽然同样是区域性的大型断裂,但为何未像鹰潭-安远断裂那样发现有众多斑岩体与斑岩型矿床需进一步研究。

(四)浙闽粤银、铅、锌、钼、锡、铜(金)成矿带

该带与浙闽粤中生代火山断陷区对应,在构造地貌上实为一隆起区,故将其置于隆起区成矿单元予以叙述。该带位于政和-大浦断裂以东地区,西与武夷隆起及永梅拗陷区毗邻,大致为火山喷发物所及范围,其中划分为闽西-粤东铜金银成矿亚带和沿海火山基底银铅锌成矿亚带。

1.闽西-粤东成矿亚带

闽粤沿海中生代火山喷发带铅锌银铜成矿带内划分出3个次级成矿单元:莆田-福清铅锌银成矿区、平和-南靖铜铅锌成矿区及潮安-惠来铅锌银铜成矿区。

莆田-福清铅锌银成矿区:位于连江-永定断裂带及云山早白垩世火山盆地南侧,分布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有规模不大的早白垩世花岗岩类侵入。小区内包括莆田银坑及福清下溪底2个中小型矿床,均与陆相火山成矿作用有关。

平和-南靖铜铅锌成矿区:位于上杭-云霄断裂两侧,主要分布晚侏罗世陆相火山岩,北部梅林附近有碎斑熔岩出露,南部平和-云霄一带有小块早白垩世火山盆地。另在南靖西北有二叠纪的基底地层出露,南靖-平和一线有较大面积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基底地层出露,表明本区受剥蚀较深,火山岩盖层不会保存太厚。区内有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的花岗岩类相继侵入,并形成火山-侵入组合体。小区内有平和钟腾及平和大望山2个小型矿床,前者属斑岩-潜火山热液型铜钼矿,后者属岩浆热液及构造充填型银铅锌矿。

潮安-惠来铅锌银铜成矿区:位于兴宁-潮安断裂带上,区内较大面积出露的上三叠—下侏罗统的火山基底层,成为主要的矿床围岩。小区内有大型-特大型的厚婆拗锡多金属矿床及其外围的一系列矿化异常,共同构成厚婆拗矿田。

2.浙闽火山基底成矿亚带

沿海火山基底成矿带包括寿宁-长泰金铅锌银铜成矿区、福鼎铅锌银成矿区。

1)长泰金铅锌银铜成矿区:本带位于福安-南靖断裂带与屏南-尤溪中生代碎斑熔岩带之间。出露于闽江以北的火山基底层为前震旦系变质岩,闽江以南则逐渐出现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沉积岩,表明南北基底性质不同。据重力、航磁等地球物理资料推测,基底层的顶面埋深呈现二凸二凹的起伏变化。北部寿宁-屏南一带埋深较浅,一般为200~400 m,屏南-古田则骤然变深达1700~1800 m而呈现为基底凹陷,古田-德化之间基底又抬升为埋深不到400 m的凸起,德化往南则又呈埋深为2000 m的深凹陷。这种变化很可能与北西走向的松溪-宁德及永安-泉州的断裂带有关。使得基底地层在上述断裂带南侧均呈阶梯式的断陷下落。从已知基底层出露的天窗来看也大多分布在基底相对凸起地段。本带内矿床的成矿类型主要为层状矽卡岩型及陆相火山构造蚀变岩型。但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斑岩型亦不容忽视。

2)福鼎铅锌银成矿区:位于研究区的北东角,在福鼎南溪一带的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有一个三角形的构造天窗,其内出露小块石炭—二叠纪的地层,虽然面积仅有7km2,但对其所反映的构造意义,一度众说纷纭。有的据此认为存在一条闽东沿海的华力西期地槽,有认为是有古海峡与永梅拗陷相通,最近又有提出是属于另外的福鼎-宁波裂陷槽的一部分。以上各种观点都有一个共同处,即均认为是原地的盆地沉积而不是外来的构造地体。本区内有一个银硐中型铅锌银矿床。

福鼎银硐铅锌银矿床产于中石炭统矽卡岩化的钙硅质岩层内。矽卡岩呈似层状,也有呈团块状及脉状,其矿物成分为透辉石和石榴子石。矿体受矽卡岩内的层间构造控制,一般均呈顺层整合产出,亦有的沿破碎裂隙带充填成脉状(图4-3)。矿体的形成还与闪长玢岩脉(曾被认为是海相的中性火山岩)及角砾状的花岗斑岩体有关,这些岩脉本身也都有矿化,在角砾状花岗斑岩内外侧,矽化还趋于富集。金属矿物成分简单,以闪锌矿为主,方铅矿和黄铁矿次之。

图4-3 福建福鼎银硐铅锌矿区纵剖面(据何跃基等修改)

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既有正常铅和深源铅,也有高铀高钍的异常铅。硫同位素δ34S0.8‰~7.28‰,水的δ18OH2O为-5.14‰~8.73‰,均显示出多源的特点。该矿床属于比较典型的层状矽卡岩型。根据花岗斑岩本身也受到矿化来分析,矿化阶段一直延续到燕山期。

此矿床的规模达中型。在矿床周围的火山岩盖层下有可能还有隐伏的基底地层及此类矿床。

3)浙闽粤中生代火山断陷区:形成的矿床主要与燕山期陆相火山-侵入作用有关。燕山期强烈的断裂、岩浆活动,在北西向、北东东-近东西向断裂及其与北东向主干断裂交汇部位,形成火山喷发活动中心,伴随岩浆作用形成一系列银铅锌钼锡铜等金属矿化,如莆田银坑铅锌矿床,矿化富集出现于火山岩盖层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沿海火山断隆区的火山岩基底变质岩中矿化也较为发育,在火山岩基底出露区(“天窗”)形成的银铅锌成矿带也是与燕山期酸性火山-侵入作用有关的银铅锌成矿系列的一部分,如福鼎银硐铅锌银矿床,产于火山岩基底的中石炭世矽卡岩化的钙硅质岩层内(图4-4)。因此,该区成矿具有“双层”结构特征,今后找矿工作应引起注意。

图4-4 福建莆田银坑铅锌矿区剖面示意图

(五)台湾东部金、铜成矿带

中、上新世以来,菲律宾板块向北沿硫球海沟俯冲,形成了台湾纵谷洋陆碰撞造山带,这种洋-陆碰撞带具有规模巨大的岩石圈尺度不连续性质,其中发生的成矿作用均显示出板块构造作用的特色,带内可划分为基隆金铜成矿区、中央山脉金铜成矿带、海岸山脉铜成矿带等三个成矿单元,主要为喜马拉雅期洋-陆碰撞带内与火山-潜火山成矿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型矿床。该带主要的原生金属矿床分布在沿岸山脉成矿带,而著名金瓜石超大型金矿位于洋-陆碰撞带靠大陆一侧的基隆成矿区,其成矿作用可谓“大器晚成”。

台湾东部地区的区域成矿作用主要与潜火山-斑岩作用及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由此形成一套成矿系列和成矿类型,以成矿时代较新为其显著特点,见表4-3。

表4-3 台湾东部构造岩浆带内成矿作用、成矿系列及成矿类型简表

按照区内金、铜矿产的分布及所处的地质构造单元,共划分为四个成矿区带,在区带内不再分出成矿单元。其中能达到矿床的仅有金矿,其余尚属矿点(图4-5)。

图4-5 台湾花莲奇美铜矿点矿化露头分布图(据高振敏,李朝阳资料)

1.大南澳隆起成矿亚带(Ⅳ1)

隆起位于中央山脉东坡,主体由太鲁阁带的(石炭)-二叠系变质基底层组成,并夹有蛇绿混杂岩。其西与脊梁山-雪山第三纪凹陷带以断层相隔,东以海岸山脉断裂及台东纵谷与海岸山脉地体相接。在邻近台东纵谷处发育一条由片岩及洋壳蛇绿岩套构成的蛇绿混杂体,被认为是白垩纪时板块作用在缝合线上的产物。

本带绿片岩中有多处铜矿点,如花莲铜门及宜兰大白山等,其中花莲铜门可作为代表。

花莲铜门铜矿点,矿体呈透镜状整合产于绿片岩及绢云片岩中,与绿片岩及辉绿岩关系密切,成矿类型属变质基性火山岩层控型。矿石成分为含铜硫铁矿,含铜品位0.5%~2.8%,呈浸染状,有方铅矿共生。

另在宜兰县的铜山亦有同类型矿点,铜的品位可达3%~4%。

2.脊梁山凹陷成矿亚带(Ⅳ2)

位于中央山脉西部,由轻度变质的第三纪地层组成。东部脊梁山地区变质较深,以板岩、千枚岩为主,西部雪山地区变质较浅,以泥质板岩为主。本带西以屈尺-潮州断裂为界与台湾西部的晚第三纪一第四纪的沉降带相隔,东与太鲁阁断隆带以断层接触。

在带内的浅变质岩内有多处金矿点,如宜兰太白山、南投合欢山等。含金石英脉产于泥质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中。其产状有的与围岩一致,呈同步褶曲,有的穿切层理。脉厚者可达1 m,薄者仅数厘米。金属矿物有自然金及方铅矿和闪锌矿,品位10×10-6~1000×10-6不等。自然金产于石英脉之膨大、分叉或形态变化处。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方解石化等。成矿类型属于变质岩构造-蚀变岩型。

3.海岸山脉地体成矿亚带(Ⅳ3)

位于台湾岛东缘滨海地带,西以海岸山脉断裂与台东纵谷相接。该地体属构造拼接地体,被认为是新生代初期由菲律宾海板块前缘的吕宋岛弧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的产物。带内的中新世奇美安山质火成杂岩(出露面积22km2)及中新世都峦山组的安山质海相火山碎屑岩,原属吕宋火山弧,其上的上新世—中新世大港口组沉积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则属弧前盆地的复理石沉积。

在本带的奇美火成杂岩体中产有奇美铜矿点,在都峦山组的火山-侵入岩中产有都兰山铜矿点。

(1)奇美铜矿点

奇美火成杂岩体是由玄武质安山岩、斑状安山岩、玄武岩、闪长岩和多种岩脉组成的中、基性喷发-侵入杂岩。成矿与闪长斑岩有关。其中辉石闪长岩为早期侵入岩,K-Ar年龄22.5 Ma±3.5 Ma,斑状辉石闪长岩17.0 Ma±2.5 Ma,蚀变年龄18.0 Ma±1.8 Ma。安山质岩石较晚,测得锆石年龄15.4~16.4 Ma。何春荪在1969年测定矿化蚀变闪长岩年龄是9.0 Ma±0.7 Ma,被认为是成矿年龄。发现有5个矿化露头,均为氧化后的斑铜矿、辉铜矿、铜蓝、水胆矾、块铜矾(Antlerite)及含铜褐铁矿、铜绿。蚀变种类有粘土矿化(蒙脱石、伊利石)、青磐岩化(绿帘石、绿泥石、黄铁矿、方解石)及硬石膏化。其中三号及四号露头构成的第三矿化区,南北长650 m,东西宽400 m,经过钻探后,若以Cu>0.3%计算,有矿石储量733万吨;>0.5%计有186万吨,(含Au0.4~0.5g/t),成矿类型属斑岩型。见图4-5。

(2)都兰山铜矿点

中新世都峦山组为安山质的集块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等火山碎屑岩,其中夹有灰岩透镜体。安山玢岩为潜火山岩体,呈岩株、岩床、岩舌等侵入。矿体形成于安山玢岩之内外接触带,共见6个露头,均受构造裂隙控制。矿石由黄铁矿及黄铜矿组成,还有少量辉铜矿、铜蓝,因有玉髓共生,当地人称峦山宝石。矿化呈浸染状或块体状,围岩有青磐岩化及粘土化蚀变,6个露头中,最大的四号露头面积30 m×50 m,为角砾岩筒,角砾直径10~15cm,次圆状,由粘土化安山岩构成,常有安山玢岩脉贯穿,推测是火山喷发中心。矿石含铜0.1%~6.3%不等,平均0.4%,金4.6×10-6左右,银15×10-6。成矿类型暂定为潜火山热液型,推测角砾岩筒之下可能有斑岩型铜矿。

4.基隆火山弧成矿区(Ⅳ4)

在台湾北部分布有大屯山及基隆2个火山群区,均由更新世的基-中性火山、潜火山岩组成。前者面积290km 2,同位素年龄0.37 Ma±0.04 Ma ~2.56 Ma±0.5 Ma,后者面积12.3km2,同位素年龄1.1~1.7 Ma。以往一般都认为这些火山群是琉球火山弧的西延部分,但最近根据Sr、Nd同位素的对比,二者存在差别,因此有人提出基隆火山群并非属琉球火山弧而是距今2 Ma时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边缘碰撞后的拉张环境产物。其中本山岩体在1.7~1.4 Ma时沿沉积岩背斜轴脊附近侵入。其余岩体形成于1.0~0.9 Ma。著名的金瓜石金铜矿田即位于基隆火山弧成矿区内。

成矿单元与矿种类型

在徐州旅游也有不少好玩的地方值得一去,如徐州乐园、云龙湖、龟山汉墓、徐州博物馆等地方,那么在徐州有哪些免费有值得一去的景点呢?下面整理好了徐州免费景点大全。

铜山区

无名山公园

无名山公园坐落在铜山行政区内是铜山城区唯一的公园,以“人文山水

福地铜山”为设计主题,景观以水体和绿化为主,内有王学仲艺术馆、福园、望月亭、观景台、月亮湖、十二生肖广场、中国结、牡丹园、樱花园、等近三十个景点,其中名木古树景区荟萃了30余种名贵古树,树龄都在100-300年。

门票价格:免费

特色景点:月亮湖、望月亭

地址:铜山区长江西路

交通:徐州市内可乘19、72、95、838路至康乐园站

月亮湾生态园

徐州月亮湾生态园是集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旅游、观光、采摘、餐饮、洗浴、会议、住宿、度假、休闲、教育、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园区占地5000亩,包括旅游服务区、高效农业区、高效农业展示区、盆景区、采摘区、生态餐厅、葡萄长廊、葡萄酒堡、果林地、垂钓区、良种赛马训练基地等项目。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铜山区汉王镇望桥线汉何路交叉口西

交通:市区乘坐31路至汉王站下

汉王拔剑泉

拔剑泉位于汉王镇丁塘山下,形成于西汉高祖二年,这里山脉连绵、河流纵横,素有"山水一色

民事物阜"之称。早在几十年前就砌了一个棱形井圈,好像一把巨剑的形状,泉水形成了一个蓄水湖,水清而微甜,恒温摄氏16℃。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6:00至21:30

地址:铜山区汉王镇

交通:乘坐838路至汉王站下向南步行228米

燕山文化风景区

燕山文化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朱棣在此安营扎寨12年之久,研究兵法、训练军马留下了许多历史古迹和传说。现有“燕营村”(军中大帐即指挥中心)、“马趟路”(练兵驯马趟出的路)、营房后村”(驻扎后备军及保护军中大帐的御林军)、古驿站(传递情报及休息的兵站)等多处遗址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铜山区三堡镇四堡村

交通:徐州站(蓝天大楼西面站台)乘坐199路至四堡站即到,或乘坐11路至二堡站转乘199路

云龙区

李可染故居

李可染故居是一处典型的清式小四合院,1907年,李可染先生诞生于此,直到1937年离开徐州。1985年故居修复后,李可染先生曾回到家乡参加修复开放仪式。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云龙区建国东路广大巷16号

交通:18路、66路、91路、68路、8路至宣武市场站向西步行

珠山宕口遗址公园

珠山公园建设以"修复生态、覆绿留景、凝炼文化、拉动经济"为原则,已建成日潭、月潭、珠山瀑布、山间云梯、"天池"双湖、"峰回路转"散步道等遗址公园的亮点。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龙区振兴大道西,美的城南侧

交通:90路、32路至美的城站下,80路、26路至科技大厦站下向南步行

户部山

公元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顶建戏马台,成为徐州的第一胜迹。1624年,徐州户部分司署为避水患迁往户部山。户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纷至沓来,成为了富户们争相趋居之地,久之,便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户部山”之说。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云龙区彭城路95号

交通:18路、68路、66路、14路、32路、65路至人寿北站下,51路、20路、612路至人寿站下向西步行

竹林寺

竹林寺初名青园寺是中国第一比丘尼道场,主要建筑有山顶的大殿、观音阁、中国第一比丘尼纪念堂、三座碑亭、南北山门等五组建筑。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云龙区兵马俑路1号

交通:32路、70路、612路至竹林寺站下

金龙湖风景区

金龙湖景区分春夏秋冬4个区、12个园、一岛一堤、三广场形成3.7公里的滨湖景观带。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云龙区206国道与新城区汉源大道交叉口(近高铁)

交通:25路、80路、81路到君廷湖畔之后,向南步行约3分钟

徐州市博物馆

徐州博物馆建于1959年,坐落在云龙山北麓,历经三次改扩建。由陈列主楼、土山东汉彭城王墓、汉代采石场遗址、乾隆行宫及碑园四个展区组成。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云龙区和平路101号

交通:35路、2路、11路、11附、608路至师大北门站下,69路、604路、38路、12路至中医院站下

鼓楼区

黄楼

一座重檐的宋式楼阁式建筑,因为土能克水,所以涂上黄土,取名黄楼。黄楼内有许多碑刻,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苏辙撰写,苏轼亲笔所书的《黄楼赋》,"黄楼赏月"亦成为徐州古八景之一。

门票价格:免费

子景点:五省通衢牌坊、黄楼碑赋

地址:鼓楼区黄河南路1号,庆云桥东

交通:52路、游2路、76路、67路至牌楼站下向北步行137米

九里山

九里山风景区位于徐州市的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群峰起伏、奇岩兀立、怪石嶙岣、松柏苍翠、峰峦竞秀,东西连亘绵延约九里,故得名"九里山"。

门票价格:免费

子景点:玉潭苑公园、白云寺、九里山古战场遗址

地址:鼓楼区九里山西路

交通:37路、13路、13附至格瑞实业公司站下车,步行前往

徐州植物园

徐州植物园整个园区按功能分为5大区,植物专类园区、树木园区、盆景园区、观赏温室科普教育区、花卉交易展示区。

门票价格:主馆收费,其它免费

地址:鼓楼区平山南路1号

交通:6路至徐州植物园站、17路至九里山苗圃站

九龙湖公园

九龙湖公园是在原来徐州内港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徐州市鼓楼生态园建设的一部分,是一个集城市景观广场、市民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开放式公园。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和二环北路的交叉口

交通:6路、612路至九龙湖公园;105路、48路、47路、71路、9路、34路、57路、112路至鼓楼区政府

泉山区

珠山风景区

珠山景区位于云龙湖西部珠山脚下,环绕整个珠山山脉,以徐州丰县籍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仙路历程为主线,设有鹤鸣台、百草坛、天师广场、创教路、神道、天师岭、辅元广场等景点。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泉山区湖南路和湖中路交汇处

交通:市内乘公交车68路至珠山站下、游3路可直达天师广场

矿大南湖校区花海

初秋时节,秋高气爽,矿大南湖校区占地30多亩的硫华菊竞相开放,形成一片橙**的花海,随风摇曳,美不胜收,暖暖的橙色,温暖了整个秋天。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泉山区大学路1号

交通:51路、47路、39路、游1路至矿大南湖校区站

淮海烈士纪念馆

淮海战役纪念塔位于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南侧,是全国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旅游景区,入选了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列,景区新建的淮海战役纪念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战博物馆,是徐州红色旅游一大亮点。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9点至17点(周一闭馆)

地址:泉山区解放南路2号

交通:11路、19路、20路、64路、603路、604路、35路、83路、65路、69路公交车均可到达

彭祖园

彭祖园,简称彭园。位于徐州市南郊,西靠云龙山,东接烈士陵园,南临泉山风景区,是为纪念徐州的始祖彭祖而建的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以动物观赏与植物观赏为主要内容、游览与休息相结合的大型综合性公园。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泉山区泰山路21号

交通:11路、19路、20路、游1路、游2路、51路、65路、601路、603路、604路、35路、69路公交车均可到达

滨湖公园

滨湖公园东依人文历史悠久的云龙山,西接绵延不绝的韩山,南壤碧波万顷的云龙湖,北依座拥徐州市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置身公园如人在画中。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候

子景点:徐州音乐厅、万人游泳场

地址:泉山区云龙湖北侧

乘车路线:乘坐601路、606路、607路、34路、38路、49路、55路、57路、75路、游1路、游2路均可到达

泉山森林公园

集自然生态、休闲游览、生物多样性于一体的生态森林公园,植物约590种,动物200多种,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具有“绿、奇、秀、幽、野”的特色,一直被称作是“徐州绿肺”、“天然氧吧”。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泉山区南三环

交通:市内乘公交车62路、旅游1路可直达泉山森林公园

云龙公园

云龙公园位于徐州市区王陵路南侧,云龙山之西,苏堤之北。1958年建成公园。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泉山区和平路150号

交通:49路、53路、70路、603路、64路、75路、8路至云龙公园南门,606路、35路、55路至云龙公园北门,34路、游2路至云龙公园西门

云龙湖风景区

云龙湖风景区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徐州市西南奎河上游,属淮河流域,奎睢河系,东依云龙山,西连韩山,距离徐州市中心仅3公里。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泉山区泉新路1号

交通:47路、39路、20路至矿大南湖校区,63路、51路至茶棚站下

云龙山

云龙山海拔142米,长达3公里,山上文化古迹众多,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泉山区中山南路237号

交通:2路、11路、11附、64路灯至师大北门站下,往西走300米到北门,38路、47路、63路、游3路、603路到云龙山站下到达西门

注:文章的仅供参考,以景点的实际情况为准!

(三)岩浆岩

由于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因此一些矿床出现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之内,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成矿的旋回性、继承性,但更多的地区表现为变异性。成矿单元(成矿区、带)的划分是多期、多因、多矿种在一定成矿空间(单元)内的聚集,有时也可能为某一时期成矿在特定范围的聚集。但是,一些矿种则可能在不同时期、不同单元都可出现,所以利用某一特定的矿种或矿种组合考察它们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质环境,这也是开展区域找矿预测和成矿大地构造研究所必须研究的内容。在此次研究的铜金铅锌铁等重点矿种以及钨锡矿中,其成矿时空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1)铜矿 主要形成于四堡—晋宁期、海西期、燕山期三个阶段。四堡—晋宁期的铜矿产于武夷隆起、浙赣拗陷内,成矿主要在华夏、扬子陆块基底形成阶段,与拉张的裂谷环境相对应,主要属海相火山沉积作用的矿床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海西期铜矿分布于区内3个拗陷中,与海西期华南陆块不稳定的陆内活动有关,在陆块微扩张、裂陷的环境下形成—套海相火山-喷流沉积的矿床。燕山期形成的铜矿也主要分布于3个拗陷内,与陆内强烈造山作用环境相对应,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多为高钾钙碱性火山-潜火山-斑岩-浅成侵入岩.其矿床类型较多,但以斑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占主要地位。

2)金矿 区内单生金矿可视为贯通成矿元素分布于不同的构造单元。其中尤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最为重要,其成矿相对较复杂,这些矿床受韧性、脆性剪切带控制,成矿与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抑或围岩建造等存在密切联系。此外,在区内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银铅锌矿中也都普遍伴生金矿化。

3)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与区内铜矿类似。主要形成于四堡—晋宁期和燕山期,在区内分布较广泛,但大型矿床主要分布在浙赣拗陷、武夷隆起、下扬子拗陷和沿海火山岩带内,矿床类型包括4类,一是四堡一晋宁期海底火山沉积作用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床(闽中丁家山铅锌矿)。二是火山-潜火山热液型,形成于隆起或拗陷带内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化带中,这是区内重要的矿床类型。三是下扬子地区的层控热液叠改型铅锌矿(栖霞山式),赋矿围岩为晚古生代一中三叠世的海相沉积盖层,成矿也可达大型规模。四是沿海带内基底变质岩和下扬子拗陷中出现的矽卡岩型铅锌矿也具有一定的工业意义。

4)铁矿形成于晋宁期、海西期和燕山期。晋宁期形成的沉积型铁矿主要在江南隆起的东段,形成的铁矿与锰矿共生,规模较小。海西期铁矿主要产于永梅拗陷中,典型矿床为马坑铁矿,为与海底基性火山沉积活动有关的铁矿床。燕山期铁矿在东南地区占主要地位,其中以产于扬子拗陷内的与橄榄安粗岩火山-潜火山岩有关的玢岩铁矿亚系列为主,次为与矽卡岩铜矿共生的铁矿或单一的矽卡岩型铁矿。

5)钨锡钼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矿床主要分布在江南隆起、武夷隆起和沿海火山岩带内,成矿主要与壳源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矿床类型有斑岩型、岩浆热液型,研究区内典型矿床有阳储岭钨钼矿、岩背锡(铜)矿、行洛坑钨矿、厚婆坳锡矿等。

徐州户部山景点介绍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由四堡期至燕山期均有岩体出露(图2-3),且岩类全、分布广,花岗岩类出露面积约为50000km2,占该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且华夏古板块是扬子古板块的两倍以上。

1.花岗岩类时空分布及演化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除地表有大小数百个岩体外,还有多处隐伏岩体(带)。岩石类型以酸性、中酸性为主,花岗岩类出露面积约为50000km2,占该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形成时代大致可分为晋宁期、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等5期。据380个岩体同位素年龄样品统计,华南花岗岩形成时代在66~1063Ma间,以侏罗纪—早白垩世最为集中,时限以161~131Ma居多,该时段花岗岩分布面积也最大,占花岗岩类出露总面积的75%以上,其次为古生代。成因类型以壳源重熔型花岗岩为主,约占70%,其次为壳幔混合及其分异型花岗岩,少量铝质A型花岗岩。

图2-3 南岭地区花岗岩类分布略图

中生代基性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南岭中段的西部,NE向的衡阳-永州-恭城区域大断裂的东侧,宁远-道县-江华NE-向的坳断带内。主要喷发时代为燕山早期,同位素年龄在174~147Ma之间。呈点多、面小的小型碱性玄武质熔岩流、熔岩被和岩脉形式产出。这些火山岩中富含上地幔-下地壳的深源包裹体,具有板内构造环境和软流圈来源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赣南三南地区燕山早期的基性火山岩系最为典型,面积最大,并构成双峰式火山岩。其次,最大的酸性火山岩见于九嶷山地区的两江口(西山杂岩体内),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4Ma,与西山花岗岩构成火山-侵入杂岩。该杂岩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付建明等,2004)。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辉绿岩、煌斑岩)分布零星、规模小,大多呈岩墙、岩脉状产出,受控于NE或SN向断裂。形成时代主要为印支-燕山期(梁新权等,2003;范蔚茗,2003)。

中生代的花岗质-花岗闪长质小岩体广泛分布在古生界地层组成的坳陷区,断裂控制作用明显。前人研究认为,花岗闪长质小岩体(如铜山岭、宝山、水口山)有幔源物质的明显加入,在时空上与铜多金属矿床关系密切(王岳军等,2001),而花岗质小岩体(如千里山、栗木)一般为高度演化的过铝花岗岩,与钨、锡矿床关系密切。它们的同位素年龄介于181~148Ma之间(陈培荣等,2002)。

华南花岗岩岩体的空间分布受基底构造及深大断裂的控制明显,往往形成规模宏大的构造岩浆带,展布方向以EW向、NE向为主,部分呈NW向或SN向产出。

南岭花岗岩带的主体为燕山早期花岗岩,呈EW向带状展布,与南岭山系的总体方向一致。在南岭五岭中,除越城岭为加里东期花岗岩外,其他四岭均由燕山早期花岗岩构成。显然,燕山早期花岗岩是决定南岭早期花岗岩带和南岭山系的主要因素。

根据岩体的展布、区域分布与构造的关系,在南岭地区可划分出3条呈EW向展布的燕山早期花岗岩带,即:骑田岭-九峰山岩带、九嶷山-大东山-贵东岩带和花山 姑婆山连阳岩带,并伴有双峰式火山岩与A型花岗岩(王德滋等,2004)。岩性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重要岩体有骑田岭、花山、姑婆山、九嶷山、九峰山、大东山、大义山、都庞岭、姑婆山和佛岗等。

2.岩石学特征

该区花岗岩类岩石种类齐全。其中中酸性岩类占花岗岩类出露总面积的99.43%,为中性岩类出露面积的300倍;中酸性岩类中的花岗岩占88.24%,是花岗闪长岩的8倍;花岗岩中的二长花岗岩(亚种)占84.34%,是钾长花岗岩的28倍,碱长花岗岩的210倍。

铜、铅、锌成矿岩体副矿物多具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组合,与锡相关的成矿岩体副矿物富含挥发组分。扬子板块成矿花岗岩富含电气石,华夏板块成矿花岗岩富含黄玉,板块结合带则出现二者兼有的过渡组合。

3.燕山期花岗岩特征

华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与金属矿产关系密切,主要由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质碎斑熔岩组成,其中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占主导优势(史明魁等,1993)。南岭地区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间歇性,燕山期岩浆作用可分为早、晚两期,其中燕山早期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表2-1)。

表2-1 燕山期不同期次花岗岩的矿物岩石学特征

1)燕山早期第一阶段花岗岩(180~170Ma):占燕山期花岗岩的少部分。主要分布在江西(寨背、陂头和足洞)及湘东南(江华、江永)地区,其他地区零星出现,总体上呈NE向展布。岩体规模较小,一般在几平方千米至几十平方千米之间。在江西三南地区还存在同期板内玄武岩、辉绿岩等,构成双峰式岩浆岩。

2)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花岗岩(165~151Ma):是燕山期花岗岩的主体,分布广、面积大。同位素年龄在160~155Ma之间的花岗岩尤其集中。产状以大岩基为主,且均为多期次、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如骑田岭、花山、姑婆山、九嶷山、九峰山、大东山、大义山、姑婆山。在桂东南、粤西还存在同期的具有板内特征的富钾岩石(碱性辉长岩、辉长岩、闪长岩、二长闪长岩、二长岩、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等。

3)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花岗岩(145~137Ma):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在南岭地区分布相对较少,主要见于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花岗岩中。岩性为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还见同期A型花岗岩(广东南昆山)和碱性岩(广东石岭),多呈小岩体、岩株、岩脉和岩墙侵入于燕山早期岩体内部及其边缘。

4)燕山晚期花岗岩(130~85Ma):主要分布在南岭的西部(丹池带)、东部,其他地区零星出露。常常沿NE向的深大断裂带产出(如湘东北的幕俯山岩体、南岳白石峰岩体和望乡复式岩体等),在燕山早期岩体内部也广泛见到(如广东大东山、广西花山和姑婆山),岩体规模一般较小,多呈岩株、岩枝状,形成时代主要为130~110Ma。

燕山期花岗岩类具有富硅、钾、钠,贫铁、钛的总特点。一般来说,燕山晚期花岗岩相对燕山早期花岗岩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偏基性成分含量增高;二是碱性岩增多。前者反映为斑状、似斑状岩增多,暗色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至深源包裹体增多;硅含量和K/Na值降低,钛、全铁、钙、钠含量明显增加,铝、镁、锰、磷含量也常增加;锶、钡、铁族微量元素含量有所增高,钨、锡、铜、铅、锌等含量各处不一,但总体不会高于燕山早期;稀土总含量及重稀土比例较小;锶同位素初始值中有较多小于0.7100。后者从早至晚具有K2O+Na2O总含量稍高、基性降低的演化趋势,在同一个复式岩体中从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也有类似的演化情况,常出现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等。另一个特点是燕山晚期常有较多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等发育于燕山早期花岗岩分布区,如湘南地区等,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大致与燕山晚期花岗岩相似。同期的辉绿岩、碱性岩等也常常见到。

燕山期花岗岩成矿元素Rb、Be、W、Sn、Pb、Zn、Ag、Nb、U、Th含量相对较高,Ni、Cr、Co、Fe、Cu相对较低;从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至燕山晚期,元素组合具有由简单到复杂和Sn、Pb、Zn增高的变化总趋势。已有资料表明,南岭地区燕山早期第一阶段花岗岩是铜、铅、锌、钼的主要成矿岩体,副矿物多具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组合;燕山早期第二阶段和燕山晚期花岗岩是钨、锡、铅、锌、银、锑、铀、稀有、稀土的主要成矿岩体,副矿物富含挥发组分,如电气石、黄玉等。

4.燕山期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其与锡矿的关系

根据近年来笔者在华南花岗岩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南岭燕山期花岗岩可分为壳源重熔型(C型)、壳幔混合及其分异型(H型)和铝质A型三大类。C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为纯地壳,相当于Chappell和White(1974)的S型花岗岩,如大东山、王仙岭等;H型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既有地壳的又有地幔的,与Castro等(1991)的H型具有相似的含义,如湘南骑田岭、铜山岭、桂北花山-姑婆山、千里山;铝质 A型花岗岩是一种弱过铝—强过铝的A型花岗岩,如湘南金鸡岭、粤北南昆山等。单从物质来源讲,铝质A 型花岗岩应归入H型花岗岩,但由于其产出的构造环境特殊,代表一种张性环境,因此,本文将其单独列出,各类型花岗岩特征及其与锡矿关系见表2-2。

表2-2 燕山期不同类型花岗岩综合特征及其与锡矿的关系

(二)桂北锡铜铅锌找矿远景区(Ⅱ)

1.徐州云龙湖风景区云龙湖风景区,国家5A级景区,位于徐州市南部,山川秀美,湖光山色,山川秀美,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是游客休闲的绝佳去处。2、徐州龟山汉墓景区集汉代文化、圣旨文化、石刻文化等历史景观于一体的徐州龟山风景区,是徐州汉代文化旅游重点集散地,也是弘扬徐州楚风楚韵、南秀北秀地方特色的景区之一。景区内有龟山汉墓、圣旨博物馆、点石园石雕艺术博物馆等景点。3.徐州汉文化景区徐州汉文化风景区位于徐州主城区东部,是中国最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是集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是国家4A级精品旅游景区。4.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景区徐州户部山古民居风景区位于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鱼枷大院、翟家院、贾政大院、刘佳大院、井泉牌楼五座明清古民居院落组成。是收藏、展示、研究、传承徐州地区文化遗产的专门展厅。5.徐州贾汪冯明海景区冯明海风景区位于贾汪区东北部,永福县城东侧,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这里风景秀丽,怪石嶙峋,文化底蕴深厚,是贾汪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目前有奇石、中心、燕山公园、度假村等景点。

徐州市道教协会的道观地址

区内出露地层有元古界—石炭系及第四系。下-中元古界四堡群为出露最老的地层,构成下部褶皱基底;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为冒地槽沉积,构成上部褶皱基底;上古生界—石炭系主要为地台沉积。在四堡群—石炭系诸地层中,四堡群和泥盆系是该区铜、锡、镍、铅锌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容矿围岩、对成矿起着的重要的作用。

区内构造运动频繁而剧烈,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四堡运动、雪峰运动和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留有一些痕迹,但表现不显著。池洞断裂、四堡断裂和平垌岭断裂为区内最大的断裂。四堡期构造是区内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该区的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北部,有火山岩和侵入岩。岩浆活动期次有四堡期、雪峰期;种类较多,有超基性、基性、中性及酸性岩,其中以花岗岩类最多。在镁铁质火山岩中,铜镍硫化物矿化普遍发育,在超镁铁质火山岩中则以铂-钯和钴-镍矿化为特征。Au、Ag、Cu、Pb、Zn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Sn、W与重熔型花岗岩有关。

该区是锡、铜、钴、镍(铅、锌、锑)成矿区,铜-镍-钴(锡)主要与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岩有关,主要分布于九万大山的宝坛地区和元宝山地区,矿体产出以同生的层状矿体为主,后生的脉状矿体为辅。已发现有宝坛地区的池洞铜镍矿床、红岗山镍铜锡矿床、大坡岭铜镍矿床、小坡岭铜镍矿床;元宝山地区的甲乐、大东江、培地-寨怀、塘苟山镍钴矿点。宝坛地区以铜镍矿为主,且全部位于似分异状超镁铁质岩的底部;元宝山地区以镍钴矿为主,且主要位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或岩体的底部。锡、铜主要与黑云母花岗岩浆活动有关,已有宝坛、九毛、六秀等数十个锡多金属矿床(点)。

(1)广西三江—龙胜地区铅锌铜评价区

该评价区位于三江-融水断裂以东,龙胜-永福大断裂之西,融安至宛田以北,龙胜断褶带东部。该区出露地层为丹洲群、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丹洲群发育层状、似层状中基性-超基性岩。加里东运动使该区地层强烈褶皱,形成龙胜背斜及一系列走向断层。在背斜核部广泛分布雪峰期基性-超基性岩、闪长岩、细碧岩。沿龙胜-永福断裂带有酸性岩浆活动,深部可能有隐伏花岗岩体。

已知有矿床(点)共23处,沿NNE向断裂带分布,以铜(镍)和铜铅锌的矿化为主。铜铅锌多为石英脉型,赋矿地层有寒武系白云岩、灰岩,奥陶系灰岩、白云岩和震旦系砂页岩,矿体多产于上述地层中的钙质岩石中,并受NE向断裂或裂隙控制。如柚子坪铅锌矿床,产于丹洲群NE向断裂带中,其他近20处矿(化)点产于断裂中,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及重晶石化。铜镍矿点多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铜、铅、锌化探异常分布广并与矿产地吻合,成矿条件有利。

龙胜柚子坪铅锌矿床位于龙胜县城南东侧,龙胜-溆浦断裂带上,赋矿围岩为丹洲群浅变质岩。在断裂破碎带内平行排列6个矿体,其间距为3~8m。②号矿体规模最大,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内,并严格受断裂控制,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倾向295°~310°,倾角54°。控制长610m,延深140~390m,单工程厚度最小0.21m,最大厚度3.13米,一般厚0.6~2.23m,矿体平均厚度1.13m。矿石矿物主要有铁闪锌矿、方铅矿和少量黄铜矿,含有微量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绢云母及少量方解石。矿体品位变化较大,单工程铅最高品位为60.60%,最低为0.505%;锌最高品位为46.00%,最低品位为0.037%。矿体铅平均品位为5.069%,锌为3.464%。矿化与标高有一定关系,富矿、厚矿多出现在海拔100~250米标高范围内。

(2)北山铅锌评价区

该评价区位于环江县境内,包括北山铅锌矿区外围和空兰山、大安、长美一带,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和下石炭统,有区域性NE向NNE向断裂从区内通过。1:20万扫面结果显示铅、锌等元素在该地区有较好的异常显示,圈定Pb、Zn异常17处。异常大致沿区域性断裂分布,部分与局部隆起和拗陷构造吻合。异常面积几十平方千米,有的大于100km。异常与地质条件套合好,已知矿床(点)主要分布于异常区内。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已知矿异常具内、中、外浓度分带。根据重力和航磁资料推测,远景区内有4个规模较大的隐伏花岗岩体。

北山铅锌矿区外围主要指北山大型铅锌矿床控矿断裂的南、北延伸地段。位于上朝到都川一带,北部为上甫-肯伏背斜,南部为都川背斜。上朝区域性断层呈NNE向通过该区,该基底断裂在泥盆纪为同生断裂,控制沉积相及矿产的分布。含矿地层为中、上泥盆统,以东岗岭组上部、融安组下部的碳酸盐岩层最重要,已知的矿床(点)几乎均产于这一层位中。岩相属局限海-半局限海台地相和台地边缘相,其中生物礁控矿明显,矿体产在礁顶白云岩中,矿体的大小、厚度及产状变化均与礁顶白云岩有一定的关系。物(探)化(探)遥(感)异常与地质条件套合好。已探明沉积改造型北山大型铅锌黄铁矿床、都川中型铅锌矿床。

北山铅锌矿床位于北山背斜南倾伏端,已探明Pb+Zn储量达大型规模,矿体产于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上部礁顶白云岩与上泥盆统桂林组底部的细—粗晶白云岩中,为隐伏矿,地表见有褐铁矿、黄铁矿体,共有似层状和透镜状矿体9个(局部穿层),受NNE向F3、F1断层及次级背斜虚脱部位或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形态简单,呈似层状、透镜状,连续性较好,最大的1号矿体呈似层状,长2124m,宽50~398m,厚度为1.39~46.25m,矿体总的走向32°,东翼倾向99°~115°,倾角为80°~33°。西翼倾向280°~283°,倾角23°~29°,矿体顶板围岩为礁顶白云岩或角砾状白云岩,底板为生物白云岩或生物碎屑灰岩,矿体赋存层位自南向北抬高,南段为东岗岭组上段,北为五指山组下段,具有穿层特点,矿体内常有1~2个夹层。其他矿体规模较小,矿体长度50~360m,宽度35~108m,厚度为11.19~13.52m。矿石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次为方铅矿,局部见菱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微量方解石,石英、绢云母和炭质沥青等。

北山矿床北部沿控矿断裂有赋矿地层出露,推测深部的赋矿层位存在铅锌矿体;原矿区东部边界断裂为一走向NE、东盘下降的正断层,断裂以东地区没有开展普查工作。矿山开采时在断裂东侧(下降盘)的同一层位已发现隐伏铅锌矿体,表明断裂东盘仍具较大的找矿潜力。此外,近期在矿区外围及北部地区发现了才坪、拉更、上甫、洞卜、洞涌等铅锌矿点,同时对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取得一些新的认识。综合分析区域成矿条件,认为以下地段仍具较大的找矿潜力:

北山铅锌黄铁矿床21线以南勘查时矿体尚未圈闭,该线至八坪一带长约2km,民采已在才秀附近0米标高发现厚大的富铅锌黄铁矿体;钢山矿段65线往北至上朝横断层,南北长约2km,东西宽3km,矿体尚未圈闭。另在北山矿床西部洞芒一带,水文孔见5层几米至十余米厚的铅锌矿(化)体,其中一层厚近10m,Pb+Zn平均品位大于10%。

上甫—洞涌一带矿带长约12km,Pb、Zn异常沿NNE向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已发现铅锌矿露头点很多。①洞涌铅锌矿点位于北山矿带的北部,赋矿围岩为东岗岭组下段的白云岩,已发现铅锌矿化露头13处,矿体2个,厚度0.51~4.55m,含Zn0.916%~12.878%。其中规模较大的I、II号矿体沿SN向断裂带呈脉状、囊状产出,两民采窿道沿脉控制矿体长分别大于130m和70m(南部延伸未及控制),厚度0.96~5.44m,含Pb小于4.3%,Zn在1.78%~16.944%间,最高达26.84%;②洞卜铅锌矿点,铅锌矿化体赋存于东岗岭组上段白云岩的层间破碎带中,初步控制矿体长240m,厚3.99~6.75m,Zn含量0.74%~12.49%;③才平铅锌矿点,发现露头6处,矿化体赋存于东岗岭组下段上部白云岩中,受层位及断裂层间控制,断裂发育处发育富矿包,单样铅最高达36.2%,一般为0.5%~23.6%,该点尚未开展地表揭露及相应地质工作;④拉更铅锌矿点位于北山矿区以北6km处,含矿层位亦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上部白云岩,已发现铅锌矿体4个,矿体呈似层状产出,矿体长90~340m,视厚度1~43.45m,平均含Pb0.418%、Zn6.717%;⑤上洞铅锌矿点,发现铅锌矿体呈脉状产出,宽5.50m,Zn品位1.25%~9.50%,仅单样控制。

都川铅锌矿床外围甘蔗坪、琳琅、古宾、那尧等均有Pb、Zn化探异常,且与层位、构造套合好,并已发现铅锌矿点,所施工的少量深部工程已见矿。

北山铅锌矿南侧空兰山地区重要的铅、锌赋矿层位东岗岭组(D2)在区内大面积出露,区内有Pb、Zn土壤异常及重力异常和含铅锌褐铁矿堆积在地表。在空兰山一带东岗岭组的生物碎屑灰岩和白云岩中,曾发现铅锌矿体4个,呈透镜状或囊状,其产状大体和地层一致,矿体长12~140m,厚0.6~2.2m,品位Pb为0.04%~0.13%、Zn为2.20%~24.17%。在空兰山铅锌矿区的南、北侧,具有与北山铅锌矿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物探、化探条件,有较好的铅锌矿找矿前景。

大安、长美一带亦具有与北山铅锌矿类似的地层、沉积环境(台地边缘礁、滩相)和构造条件,且更靠近江南古陆,航磁、重力资料反映深部有隐伏花岗岩体,地表热液活动更强,有分布范围大、强度高、元素重叠较好的沿NNE向断裂层布的Pb、Zn异常,并已发现重晶石矿化。但由于含矿层位埋深大于300m,用常规的物探、化探和地表地质方法开展工作难以见效,所以多次作为找矿靶区而未能最后验证。有望极大地拓展江南古陆南缘铅锌矿的找矿空间。

综上所述,北山铅锌评价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铅锌矿床,已知矿点数量多,规模较大,品位较富,所以该区具巨大的找矿潜力。据推测该区Pb+Zn资源量500×104t以上,通过3~5年的工作,预计可求得Pb+Zn资源量(333+3341)200×104t。

(3)罗城四堡铅锌评价区

该评价区位于江南古陆(江南地轴)西南缘,属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边缘。区内主要出露元古界的四堡群、丹洲群、震旦系以及古生界的寒武系、泥盆系。元古界为一套深海相泥质、砂质岩石夹基性熔岩、凝灰岩、火山碎屑岩、科马提岩。寒武系为一套地槽型的陆源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泥盆系为一套浅海-滨海相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呈角度不整合超覆于寒武系之上。岩浆活动期次多,主要有四堡期和雪峰期;岩石种类繁多,有超基性、基性、中性及酸性岩,其中以花岗岩类最多。火山岩为一套铁镁质、超铁镁质熔岩、凝灰岩、层凝灰岩、辉绿岩及橄榄岩等,广泛分布于四堡群的文通组、鱼西组中,丹洲群也有少量分布,均为四堡期的火山及海底火山活动所致。侵入岩为四堡—雪峰期中酸性-酸性侵入岩,主要有清明山、平英、田蓬等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侵位于四堡群中。由于岩浆活动、热液活动、断裂活动等,该区的蚀变较发育,主要有云英岩化、电气石化和硅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等,其中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与成矿关系密切。该区经过四堡、雪峰、加里东、海西 印支等4次构造变动,构成了SN向宽缓褶皱,包容了EW向紧密褶皱,并有一系列NNE向—近SN向断裂的构造格架。区内深大断裂发育,既是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的通道,又是较好的容矿空间。

根据1:20万化探扫面资料,桂北台隆共圈定了各类综合异常30处。异常主要分布于摩天岭、元宝山、宝坛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受岩体和断裂控制,与锡铅锌铜矿关系密切。平面上从岩体向外有钨、锡-锡、铜、铅、锌-铜异常分带特征。

铅锌铜矿主要分布于背斜核部和深大断裂带上。近几年的民采过程中沿四堡断裂发现白石、寨甫等许多小-中型铅锌矿床,矿床明显受断裂控制,矿体主要产于断裂破碎带内部及其旁侧的白云岩、大理岩中。此外,在背斜核部也出现大量的铅锌铜矿点(如肯棚、玉苗、龙有等),矿体沿层间破碎带产出,或充填于断裂破碎带中。

白石铅锌铜矿产于四堡断裂带上,断裂东侧为六庙斑状花岗岩,西侧为上泥盆统融县组碳酸盐岩。铜铅锌矿体沿断裂分布,主要分布于断裂硅化带底板,长约1000m,矿化层厚2~2.5m。矿石矿物成分主要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平均品位Cu为0.449%、Pb为4.908%、Zn为5.714%。

由于该区交通不便,前人工作程度较低,且前人工作重点为锡矿,故铅锌矿的找矿潜力较大。

徐州铜山燕王塔介绍?

泉山区王长山天和宫----------------------------徐州道教协会筹委会在2006年元月即对道教活动场所的选址展开工作。先后考察了子房山、泉山、云龙山南节、骆驼山、拉犁山、九里山、吕梁山、杨山、王长山等地。2006年3月22日至24日全国人大常委、中道协常务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中道协副会长、江苏省道协常务副会长张凤林道长,中道协副秘书长冯正伟,省民宗局沈祖荣副局长,香港佛道社负责人林真强、莫彩珍等一行7人来徐专题就徐州道教选址进行考察调研。中国道教协会于3月26日专门就选址问题发来了建议函,就徐州道教选址提出了参考建议。5月8日下午,李福全市长,李文顺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曹文泉部长带领市民宗局、市规划局、市土地局、市水利局及云龙区、泉山区的主要领导一行十余人,专题就道教天和宫选址事宜深入到云龙区的杨山、骆驼山和泉山区的王长山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李福全市长在王长山现场主持召开了市长办公会。会议议定道教天和宫选址在泉山区王长山。天和宫的建设拟选址在王长山(拟将王长山更名为天和岭)占用整座山,取名“天和岭道教圣地”。拟占用水利局土地520亩和屯里村、南望村、北望村、云龙湖乳牛场等几家农田和山坡地约330亩。根据王长山具体的坐落位置以及面积,拟将整个景区入口放在玉带河东侧,面向东方,建造一大型牌坊,玉带河上建造金水桥,中间置御路。玉带河向西以山门和山顶为中轴线,建三进院落,其中主殿为天和大殿,拟建成天坛式圆形宫殿,内供奉祖天师及后世天师像;天和宫周围为大型祭拜广场,中间放置“天下第一剑”,可申请吉尼斯记录,高度9米,;广场外围建环型六十甲子殿,供奉六十甲子;由主殿向东依次为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等;灵官殿前建天下第一影壁,上刻道德经全文,再前树幡杆;两侧配殿分别供奉财神、四御、文昌、妈祖、斗姥、碧霞元君等。另外在近山顶处拟建99米高露天张天师圣像,圣像面向东方,圣像下为四层,分别建万神殿、张道陵纪念馆、道教纪念馆、会议中心。在天和宫北侧建国际会议村和办公补给区域;天和宫南侧建道教艺术馆和道教音乐厅;天和宫东面规划为功德林植树区和道教祁福区;玉带河以东区域则规划为综合服务区、停车场、电瓶车服务区、南侧建设流水别墅渡假区等,在三环路与汉王路三角处建设音乐喷泉广场,内置天下第一奇石。在王长山与家后山之间约600亩的平坦山谷中,拟建长寿谷:大型彭祖石刻、彭祖纪念馆、道教中医院、道教慈航殿、道教养生中心、洞天福地等。

各期岩浆岩特征

燕王塔,位于徐州市铜山区三堡镇四堡村燕山上。原塔已毁,现塔于2008年据遗址重建而成。新燕王塔,八角七级建筑结构,塔高三十七米,是燕山文化旅游景区内的标志性景观。景区包括燕桥、燕王塔、道教文化苑、道教音乐书画院、民俗博物馆、生态园林观赏区、烽火台、元宝湖等九处文化生态景观,占地九十五公顷。

燕山文化旅游景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历史景观奇特,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儒教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地。据载,明代燕王朱棣屯兵于此长达十二年,留下许多传说与古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封朱姓为王,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当时朱棣仅十一岁,在四堡燕营村安营扎寨,训练兵马,苦读兵书,研究军事。朱棣称帝后,为纪念其屯兵四堡而修建燕王塔。燕王塔期间毁。

徐州铜山燕王塔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岩浆活动及其演化特征

随着构造周期性的活动,岩浆随之多期多阶段喷溢和侵入(表1-2),即有四堡期、雪峰期、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

(一)四堡期岩浆岩

表1-2 南岭地区各期岩浆演化和岩性特征表

四堡期岩浆岩分布零星,主要为喷出岩和超基性、基性、中酸性小岩体。

1.火山岩

主要见于广西融水县和罗城县,赣西北及东北部、湖南益阳、醴陵、浏阳等地亦可见到。

广西早期喷发为四堡群细碧-角斑岩系[8],有细碧岩、角斑岩、熔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等。产于元古宇四堡群九小组上部和鱼西组内,下部以熔岩为主,上部两层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各层火山岩一般厚数十米至百余米。属海底喷出岩,以裂隙型喷发为主,局部尚有中心式喷发,且多次喷溢或喷发,早期以喷溢为主,形成下部四层熔岩;晚期喷发为主,形成两层火山碎屑岩。

湖南冷家溪群中有玄武岩、安山岩、角斑岩等,火山岩系总厚度大于1000m,有两个喷发旋回[9]。

江西西北和东北部中元古界双桥群[10],下部为超基性、基性岩组合,中部为钙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合,上部为凝灰质泥砂细屑岩组成的浊流沉积岩组合。岩性有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及变玄武岩等。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等夹于双桥山群中,属海底喷发。

2.侵入岩

岩浆喷溢或喷发之后,随之侵入。

早期有超基性—基性侵入岩,它们是一套与基性火山岩有着成因联系的变橄榄岩、变辉石岩、变辉长辉绿岩为主的深至浅成岩类组合。除少数岩体呈岩盆、岩盖外,多数为岩床状岩体。大多数岩体集中于文通组细碧-角斑岩建造内及其下伏九小组类复理式建造中。丹洲群沉积覆盖在岩体之上。早期侵入岩主要分布在桂北九万大山和元宝山一带,共有岩体500余个。

晚期中酸性侵入岩,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呈岩株状零星分布于罗城大坡岭、融水本洞等地。岩体出露总面积约80km2。岩体侵入于四堡群及早期超基性—基性岩体之中,并被丹洲群沉积覆盖。本洞花岗闪长岩体经湖北地质局科研所用铀-铅法测定年龄为1422~1340Ma,铷-锶年龄为1063Ma。

(二)雪峰期岩浆岩

雪峰期岩浆岩分布比四堡期广泛,五省(区)内都可见到。

1.火山岩

分布广,五省(区)内都有不同程度发育。岩性有细碧岩、橄榄玄武岩、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等,有些地方受变质作用。以海相喷出岩为主,也有陆相火山岩。

雪峰早期火山岩发育于新元古代。广西火山岩分布于龙胜和三门两复式背斜轴部,呈北北东向线状排列,分别长达数十公里,宽约20km,往北断续延伸至湖南境内。火山岩赋存于丹洲群合桐组中,由细碧岩、角斑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等组成。经历三个喷发旋回,第一旋回为基性溢流;第二旋回活动增强,除广泛溢流外还伴随有强烈的爆发活动。由火山角砾岩-细碧岩或细碧岩、角斑岩组成1~7个喷发韵律;第三旋回大为减弱,以间歇性喷溢为特征,有细碧岩、角斑岩等。湖南益阳、隆回等地的板溪群中有安山质—英安质火山角砾岩,呈不规则椭圆状岩锥产出,属中心式喷发。另外还有角砾状玻基玄武岩、玄武质熔岩。江西新元古界下部有海相和陆相火山岩。海相火山岩主要分布于萍乡寒寨—戈阳迎山村等地,为东西向转向北东向细碧-石英角斑岩带,赋存于神山群、上野群下部;陆相火山岩分布于江西北部,由杏仁状安山玄武岩、安山玢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熔结凝灰岩等组成,赋存于上野群上部。而在赣北九岭山地区的落可 群则是一套火山-陆屑建造,沿“赣东北深断裂”平行叠加在晋宁(四堡)运动第一幕形成的隆起带上。与上覆早震旦世硐门组、志棠组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陆相火山岩以裂隙式和中心式爆发,以后者为主。

雪峰期晚期火山岩赋存于震旦系下统。火山岩受北北东、北东向等构造带控制。湘、桂、粤三省交界的鹰阳关地区,为一套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的变质基性—中酸性海底火山喷出岩,以角斑岩及其相应的火山碎屑岩为主,细碧岩及石英角斑岩较少。可划分三个喷发旋回,各旋回由2~5个以上的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或火山角砾岩—熔岩的喷发韵律,即属间歇性喷发,以强烈的爆发继而出现微弱的岩浆溢出为特点。湖南境内震旦纪火山活动微弱,出露面积仅2km2左右,皆为玄武岩。而江西中南部火山活动较强,多为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拉斑玄武岩和细碧角斑岩建造。赣江以东的武夷山—雩山地区分布较为广泛,赣江以西的武功山、井冈山、诸广山一带分布则比较零星。广东除鹰阳关地区外,在信宜—罗定—云浮和连平—和平一带的震旦系云开群第二亚群中夹变火山岩,为变中基性火山岩、变安山岩、变中酸性凝灰岩、流纹岩等。

2.侵入岩

侵入岩分布范围较火山岩小,主要出露于桂北和赣北等地。桂北主要有元宝山和三防(摩天岭)花岗岩体,赣北主要为九岭杂岩体。

九岭杂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组成的复式杂岩体。沿九岭复式背斜轴部侵入,形成近东西向的岩基,出露面积为2500km2(图1-13)。花岗岩至少分三个阶段侵入,第一阶段为堇青石富斜长花岗岩;第二阶段为富斜长花岗岩;第三阶段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该岩体侵入中元古界双桥群,而又被下震旦统硐门组沉积覆盖。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805Ma。

元宝山和三防(摩天岭)花岗岩体,分别产于北东向雪峰隆起构造带轴部,呈岩基状(图1-13),出露面积总计为1448km2。系复式岩体,至少可分四次侵入。一次侵入形成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基,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片麻状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第二次侵入形成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岩基。岩体相变明显,边缘相为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斑岩,并有团块状伟晶岩发育。过渡相为不等粒二云母花岗岩,中心相为中粒二云母花岗岩;第三次侵入形成不等粒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于第一次侵入的片麻状斑状花岗岩体;第四次侵入形成含电气石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多为岩株状或岩脉状小岩体。岩体侵入四堡群中,北京第三研究所、宜昌地矿研究所和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根据铀-铅和铷-锶同位素年龄变化在712~808Ma,取值为760Ma,定为雪峰期。

(三)加里东期岩浆岩

分布较广,南岭各省(区)均可见到(图1-14)。以侵入岩为主,火山活动极微弱。

1.火山岩

仅在广西和广东局部地区见到加里东期火山岩。广西地区只在大明山和岑溪局部地区的下奥陶统有角斑岩和下志留统有细碧角斑岩。在广东罗定分界的下志留统连滩群的变质砂页岩中,夹一层变质流纹岩,厚6.49~25m[11]。在开平马山上志留统有中酸性火山岩,为流纹岩、英安岩和安山岩,呈岩穹状和岩钟状。

2.侵入岩

侵入岩与火山岩大不相同,分布广,活动较强,仅次于燕山期侵入岩。其中又以广西境内岩浆侵入活动最强,赣中南地区加里东期岩浆侵入活动也频繁。

加里东期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主,其次有混合岩、花岗闪长岩,也有少量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岩等。这些岩体侵入于下古生界,部分岩体被中泥盆统沉积覆盖,并取得同位素年龄值为355~548Ma可资佐证。

花岗岩体出露广泛,各省区内均可见到,往往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基,部分为岩株等。尤以桂、湘交界处较发育,如越城岭、苗儿山、白马山等花岗岩基。花岗岩主要为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片麻状细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另外还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等。片麻状花岗岩中,片麻理方向与区域构造方向基本一致。

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武夷—云开隆起带及其两侧,构成南北-北北东向的岩带。这类岩石有片麻状斜长花岗岩、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等。

花岗闪长岩分布零星,除桂、粤交界的大宁岩体为岩基外,其他地区见到岩株状小岩体。多出露于北东向或北北东向等深断裂带与东西向等构造带交汇部位。大宁岩体为北西向岩基,主体为花岗闪长岩,但岩体边缘常过渡为石英闪长岩(或石英二长岩、或二长花岗岩)。该岩体侵入震旦系和寒武系,而被中泥盆统桂头组沉积覆盖。

(四)海西期岩浆岩

海西期火山岩分布较侵入岩广,侵入岩则以小岩体为主,但总的来说,海西期岩浆活动不强。

1.火山岩

由于地壳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海西期火山喷发亦处于相对微弱状态。仅在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区局部地段的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见到火山岩。主要为间歇性的海底喷发和溢流,形成一套层位多、厚度小,中—基性为主的火山岩。

泥盆纪火山岩。在桂西、桂南和桂中等地,系一套偏碱性的中—基性海底喷发岩,以熔岩为主,火山碎屑岩次之。产于下泥盆统莫丁组下部为玄武岩,分布于田林县八步地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上部、中部,在龙州局部地段有火山角砾岩、凝灰熔岩、玄武玢岩,粗面斑岩等;上泥盆统底部、中部,在龙州县板旺、岜都至武德一带,产于融县组底部的气孔-杏仁状粗面岩。广西泥盆纪火山岩产于上述五个层位,组成五个喷发旋回。在广东中上泥盆统中,分布在恩平—开平一带鼎湖山群底部的流纹岩、流纹质凝灰熔岩等;上泥盆统的火山岩,在平远东石一带双头群有凝灰岩、凝灰质砂页岩等,在开平金鸡一带大乌石组上部有酸性火山碎屑岩、沉凝灰岩。在福建上泥盆统桃子坑组中,局部有中基性火山岩。

石炭纪火山岩,仅广西、福建零星见到。在广西靖西等地有早石炭世火山岩,零星发育,产于岩关阶中下部,为玄武岩、角砾熔岩及凝灰岩等。而广东则为中晚石炭世壶天群中夹火山岩,在连平大顶见到辉石安山岩、安山岩、钾长霏细岩、流纹岩、安山质凝灰岩、火山碎屑岩等。

二叠纪火山岩局部见到。早二叠世童子岩组火山岩,见于粤东兴宁、河源、连平等地,呈夹层产于煤系地层中,主要为安山岩、中性含火山角砾凝灰岩和酸性凝灰岩,厚度为0.5~3m;晚二叠世火山岩仅在广东的连县九陂石塘、莲塘,广州郊区花山,广西的隆林、崇左—宁明、钦州、柳州等地局部地段出露,以玄武岩为主,以及深灰色凝灰岩呈夹层产于乐平阶煤系的上部。这些火山岩厚度薄、延续性差,显示先喷发后溢出的特点。

2.侵入岩

海西期侵入岩的地层依据较少,主要以年龄数据来确定其时代。就目前区内1:50万地质图及各省区域地质志等资料来看,有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等。这些岩体分布零星,粤北、桂西、福建 埔、真峰顶、江西高家田、麦斜等地。岩体以岩基、岩株或岩脉产出。

广东仁化漂塘坳和南雄上龙云辉二长岩都侵入于中泥盆统。它们又被印支期蛇离二长花岗岩体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云辉二长岩测得的锆石、角闪石年龄分别为311Ma、240Ma。

福建境内分布于三明的夏茂、真峰顶,清流的 埔,连城的四堡和龙溪的溪坪,以及广东南雄棉土窝等地的花岗岩体,目前尚未取得侵入关系的资料。如 埔岩体侵入于上泥盆统石英岩中,被下白垩统覆盖,据其年龄数据(196~273Ma)而暂定为海西期。

(五)印支期岩浆岩

该期岩浆活动局部发育,零星分布。

1.火山岩

活动微弱,主要发育于桂、粤、闽局部地区。

早三叠世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广西那坡地区为一套基性火山岩,由细碧岩、凝灰角砾岩、角砾熔岩等组成,呈层状产于罗楼群中、上部。凭祥地区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由角砾熔岩-中酸性熔岩-凝灰熔岩组成。广东连县九陂石塘的下三叠统大冶群中有一层厚1.5m的玻屑凝灰岩。

中三叠世酸性、中酸性火山岩,产于桂西、桂中和桂西南的百逢组中,在那坡县百合一带河口组中部尚夹酸性凝灰岩。在那关山地区火山岩之下有一套石英斑岩(可能为次火山岩)。

上述三叠系下、中统为海相沉积,火山岩为海底喷发或溢流。

晚三叠世广西板八组中有流纹斑岩、珍珠岩、凝灰熔岩和熔凝灰岩,属陆相喷发。闽北和闽西南晚三叠世有安山岩、安山质凝灰熔岩,偶见流纹岩,还有凝灰岩等火山碎屑岩,产于焦坑组和文宾山组中。文宾山组为湖相,焦坑组为内陆山间盆地沉积,因此火山岩属于大陆喷发。

从两个地区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发展史来看,印支早、中期是海底喷发,晚期变为大陆喷发类型。

2.侵入岩

目前仅在广西东南部酸性—中酸性侵入岩中找到可靠地层依据,其他地区侵入岩主要依据同位素年龄而定。桂东南酸性侵入岩以大容山花岗岩体为代表,可分两个亚期。第一亚期为呈岩基产出的混染花岗岩,这一亚期分四次侵入。第一次为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普遍具强烈的同化混染作用,呈巨大岩基产出,出露面积6450km2。相变明显,边缘相窄,有时有花岗斑岩,过渡相发育。侵入于古生代地层,较宽的角岩化带。第二次侵入岩多呈小岩株零星分布于大容山岩体西北侧或侵入其中,岩性为石榴子石黑云母花岗岩、堇青石紫苏辉石花岗斑岩、堇青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堇青石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等。第三次侵入岩为小岩体,主要由紫苏辉石花岗斑岩组成,混染现象明显,捕虏体较多。本次台马岩体侵入第二次侵入的大寺岩体。第四次侵入岩为小岩体,稔稳岩体由文象黑云母紫苏花岗岩组成,另一岩体那洞岩体呈北东向长条状产出。主要由文象黑云母花岗岩组成。这一岩体侵入于第三次台马岩体中。第一至第三次侵入的岩体均被下侏罗统沉积覆盖,第一次侵入的大容山岩体侵入最新地层为上二叠统,但同位素年龄值多在238~289Ma之间,数值偏高,因而宜昌地矿研究所、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认为属海西期。然而第三次侵入的台马岩体侵入下三叠统,又被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沉积覆盖(图1-16),即为早三叠世之后,晚三叠世之前的印支期侵入岩体,但取锆石测定年龄为285Ma,与地质现象不吻合。并且台马岩体与第一、二次侵入的大容山岩体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相当(表1-3),都有特征矿物堇青石和石榴子石等,这些岩体应为同期同源岩浆不同阶段侵入的产物。尤其是这些侵入岩体的成分(表1-3),与三叠纪的火山岩成分(表1-4)相当,而与晚三叠世以玄武岩为主的火山岩差异较大,故认为三叠纪火山岩与大容山侵入岩体为同期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基于上述因素,以及依据侵入关系确定大容山岩体为印支期侵入体。

图1-16 印支期台马岩体被上三叠统沉积覆盖图

(防城教西l00m小河边,广西地矿局资料)

印支期岩体( ):1—紫苏花岗斑岩;2—古风化紫苏花岗岩。上三叠统(T3):3—花岗质砾岩;4—长石质粉砂岩;5—岩屑质中—粗粒砂岩;6—细中粒长石砂岩;7—粉砂质泥岩

第二亚期侵入岩多呈岩株产出,零星分布于桂东南和桂东北一带,主要有牛庙、南渡、西山等岩体。岩性复杂,除黑云母花岗岩外还有花岗闪长岩、石英正长岩、石英二长岩,多侵入于晚古生代地层中,而被白垩系覆盖,时代划分依据不足。另外还有辉绿岩、辉长辉绿岩、橄榄岩—辉长辉绿岩等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侵入最新地层为下三叠统。

(六)燕山期岩浆岩

南岭地区燕山期岩浆岩分布最广,活动频繁而又强烈,是本区岩浆活动鼎盛时期。以侵入岩为主,但火山岩也十分发育。其中又以晚侏罗世岩浆喷发和侵入活动最强,分布最广,南岭从东至西均有分布。

1.火山岩

燕山期岩浆喷发活动是空前的,从早侏罗世开始间歇性喷发,至晚侏罗世岩浆喷溢和火山喷发达到鼎盛时期,进入早白垩世其规模和强度才大为减弱,到晚白垩世基本结束。

(1)早侏罗世火山岩

分布广,但零星,即各省区内局部地段发育。湖南省两江口酸性火山岩,汝城横山及桂东贝溪基性火山岩,常宁老盟山安山岩,桂阳月亮村中酸性火山岩。而广西仅见于北流县六麻盆地西侧边缘,下侏罗统顶、底均为凝灰碎屑岩和沉凝灰岩,中部为沉火山角砾岩或中—酸性凝灰岩。广东早侏罗世火山岩出露于粤东北蕉岭—梅县—大埔。粤中惠阳—河源,粤西阳春三个地区。并可分为下部金鸡组火山喷发亚旋回和上部桥源组火山喷发亚旋回。金鸡组为浅海相喷发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活动较强;桥源组为海陆交替相碎屑岩夹酸性火山岩建造,火山活动较弱(图1-17)。

表1-3 印支期花岗岩类岩体岩石化学成分表(wB/%)

据广西区域地质志资料编。

表1-4 三叠纪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wB/%)及数值特征表

据广西区域地质志资料。

图1-17 粤东早侏罗世火山岩系喷发韵律图

(据广东省区域地质志)

J3gj—上侏罗统高基坪群;J1q—下侏罗统桥源组;J1j—下侏罗统金鸡岭组;T3gn—上三叠统艮口组

(2)中侏罗世火山岩

分布范围较窄,局部见到,且主要见于粤、赣、闽局部地区。广东中侏罗世有漳平组和马梓坪群火山岩。漳平组中有陆相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夹层,主要出露于粤中深圳、惠阳、惠东,粤东北连平、梅县、大埔等地,并以梅县—大埔一带最发育,呈北东向带状分布。马梓坪群火山岩出露于粤北曲江马梓坪、仁化黄坑。

(3)晚侏罗世火山岩

晚侏罗世是火山岩活动极盛时期,南岭东部活动最为强烈。主要受北北东或北东向断裂控制,为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喷出,形成北北东或北东向火山岩带。

南岭东部沿海地区,即闽东和粤东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特别强烈,火山岩遍布全区。岩性具有明显的中性—酸性岩浆演化喷发旋回。福建上侏罗统几乎全为火山岩组成,底部长林组砂岩中夹有安山岩和凝灰岩,构成了一个岩浆演化系列;中部南园组以火山岩为主夹砂岩和页岩,由下而上可分四个岩性段;第一段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夹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及少量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等。第二段为流纹质晶屑熔岩、流纹岩、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等,夹砂页岩。第三段为英安岩、英安质凝灰岩、流纹英安质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常与中酸性碎斑熔岩过渡,夹薄层砂泥岩等。第四段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凝灰熔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及石泡钾长流纹岩、流纹岩,夹凝灰质粉砂岩、砂页岩、硅质岩、豆状沉凝灰岩。形成由中性—酸性、中酸性—酸性的两个半岩浆演化喷发旋回。上侏罗统上部小溪组以酸性火山岩为主: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石泡流纹岩等。闽东火山岩带向南西延伸为粤东火山岩带,亦沿北东至北北东向断裂带发育,形成长500~600km的北东向粤东火山岩带。其中尤以莲花山带和南澳—潮安带规模最大。晚侏罗世火山岩赋存于高基坪群中,是一套陆相及陆相湖泊相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建造,形成一套巨厚的中性—中酸性、酸性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夹少量沉积岩。可划分为四个喷发亚旋回:第一亚旋回为安山质碎屑岩夹中性火山岩;第二亚旋回为中性火山岩类夹沉积层及铁矿层;第三亚旋回为酸性火山岩类夹沉积岩层(图1-18);第四亚旋回为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类夹沉积岩及铁矿层(图1-19)。其中以第三喷发亚旋回最发育,不仅在粤东,全省都有零星出露,而第一、二喷发亚旋回仅分布在莲花山断裂带以西,第四喷发亚旋回仅分布在莲花山深断裂带以东。所以,在时间空间上呈现西部层位偏低,东部层位齐全,由西往东由老到新渐变规律。

南岭中部地区,赣东北、赣南、粤中、粤西,晚侏罗世火山岩零星分布,主要沿北北东向深断裂带与东西向等多组构造交汇部位喷溢,大致有河源—寻乌、新丰—连平—龙南、吴川—四会、郁南—连县几个北东向火山岩带,火山岩沿着这些带零星出露。岩性组合和岩石类型较复杂,变化大,均属钙碱性火山岩系列的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且一般可划分2~4个喷发旋回。

南岭西部目前尚未发现晚侏罗世火山岩。

晚侏罗世火山活动的同时或稍后,伴随有潜火山杂岩的活动。一类与喷溢的火山岩有逐渐过渡关系的次火山岩,其岩性有英安玢岩、石英闪长玢岩、安山玢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正长斑岩;另一类为超浅成—浅成侵入体,均具有隐爆的特点,不仅有岩浆胶结的隐爆角砾岩,其周围裂隙中也有火山岩或次火山岩脉。

(4)白垩纪火山岩

是燕山晚期喷出活动,已接近尾声,大的火山岩浆喷溢已为数不多。岩浆多沿几组构造交汇部位,尤其是切穿地壳的北北东向深断裂带与东西向等构造交汇部位喷发侵入,以中心式喷发为主。这些火山机构沿北北东或北东向排列,呈串珠状分布(图1-15)。由西向东分为若干个北北东向岩带,主要有:湖南的江永回龙圩至浏阳西楼的北东向构造带中零星出露的玄武岩带,云开北东向深断裂带的博白—岑溪北东向次级深断裂带中的中酸性火山岩带,恩平—新丰和莲花山的北东向深断裂带的酸性火山岩带。

2.侵入岩

燕山期侵入岩,分布最广,规模最大,同火山岩一样,活动强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为鼎盛时期。岩石类型比较复杂,变化较大,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和碱性岩类均有出露,而以花岗岩类占绝对优势。

燕山期侵入岩为多期次、多阶段侵入的产物,可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侵入岩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基性—超基性岩类。岩体多呈岩基、岩株产出;第二阶段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其次为基性岩等;第三阶段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类,其次尚有基性、中性和碱性岩类等。本阶段花岗岩浆侵入活动,其强度和规模达到极盛程度。大部分形成巨大的花岗岩基,部分呈岩株、岩墙产出。

图1-18 从化、梅县地区晚侏罗世高基坪群火山岩系第一、二、三岩性段韵律图

晚侏罗世火山岩系:第三岩性段(J3gjc);第二岩性段(J3gjb);第一岩性段(J3gja);下侏罗统(J1)

燕山晚期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其次为基性—超基性、中性和碱性岩类。

(七)喜马拉雅期岩浆岩

岩浆活动不但微弱,分布局限,规模很小,而且主要为基性岩浆的溢出和喷发,也有以流纹岩为主的酸性岩浆喷溢。岩浆喷溢后紧接着侵入。

1.火山岩

分布于南岭东南部局部地区,主要见于福建的漳浦佛昙,明溪雪峰、屏南下村,广东河源、三水、连平,以及广西合浦新圩等地。以橄榄玄武岩喷溢为主,安山岩、粗面岩和流纹岩次之,间夹火山碎屑岩。一般发生在第三纪,部分发生在第四纪更新世或全新世。喷溢活动具多旋回特点,一般2~4个旋回。广东三水走马营粗面岩为47Ma,三水小塘玄武岩为64Ma。

图1-19 莲花山地区晚侏罗世高基坪群火山岩系第三、四岩性段韵律图

晚侏罗世火山岩系:第四岩性段(J3gjd);第三岩性段(J3gjc);下侏罗统(J1)

2.侵入岩

零星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局部地区。以岩株、岩脉(墙)产出。主要有辉长岩,其次有辉长辉绿岩、辉绿(玢)岩;但在江西南丰县白含境内有欧龙和郭家山两个花岗岩体,为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于第三系新余群中,年龄值为37Ma。

大部分岩体侵入于上白垩统或第三系中。

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占全区面积的28.82%,并显示出由西向东增多的特征,即由8.6%(广西)→8.73%(湖南)→21.3%(江西)→34.8%(广东)→66.67%(福建),东部沿海一带几乎全为花岗岩和火山岩占据。

(一)岩浆活动时空演化特征

岩浆活动受构造制约,随着构造活动而喷溢或侵入。由于不同时期的构造应力场及其作用强度等不同,岩浆活动强度和方式也不同。从老至新,岩浆活动时强时弱,由弱→强→弱→最强→弱的演化,即四堡期岩浆活动较弱,雪峰期稍强,而加里东期更强,花岗岩虽零星出露,但几乎遍布南岭中西部;而至海西期、印支期,则构造-岩浆强度大大减弱,岩浆仅局部活动;至燕山期构造-岩浆强烈活动,尤其是晚侏罗世是岩浆活动极盛时期,花岗岩遍布全区,火山岩大面积出露。喜马拉雅期岩浆强度大大减弱,只局部有玄武岩出露。

岩浆活动空间,从老至新,由西向东演化。四堡期和雪峰期岩浆岩主要发育于南岭西部,尤其是沿北东向雪峰隆起带和九岭—怀玉山东西向隆褶带发育(图1-13)。加里东期岩浆岩由西向中部发展,分布范围相对大些(图1-14)。燕山期岩浆岩则遍及全区,又以南岭东部最发育,分布最广(图1-15)。

(二)岩体形态特征

1.火山岩的产状和形态特征

图1-13 南岭地区元古宙岩浆岩分布图

1—新元古界下部;2—中元古界;3—四堡期—雪峰期(中新元古代)岩体,包括花岗闪长岩体γδ2;4—华夏系构造

火山岩的产状和形态,与岩浆活动强弱、喷溢的地质环境、控制火山活动的断裂构造等有关。岩浆沿断裂带喷溢,即裂隙式喷溢,则以层状为主,以至有巨厚层状。延长大,分布广,形成火山岩带。如燕山期火山岩主要沿南岭东部长乐—南澳、政和—大埔—莲花山等深大断裂带喷溢,则形成粤东—闽东北东向火山岩带,且向北东延伸至浙江境内。岩浆沿几组断裂构造喷溢,即为中心式喷溢,则形成透镜状、岩锥状。

图1-14 南岭地区古生代岩浆岩分布图

1—海西期,包括斑状花岗岩πγ4;2—加里东期,包括花岗闪长岩γδ3、二长花岗岩ηγ3、花岗二长岩γη3、混合花岗岩Mγ3;3—纬向构造体系;4—经向构造体系;5—华夏构造体系

岩浆活动强,大量岩浆喷溢,则形成厚层状火山岩带。在南岭东部,即粤东、闽东地区,燕山期岩浆强烈喷溢,形成厚层状和巨厚层状火山熔岩;而南岭中、西部,燕山期岩浆活动虽强,但以侵入为主,喷溢不明显,主要沿北北东向深断裂带与东西向构造等几组构造交汇部位喷溢。因此火山岩分布零星,为层状、薄层状和岩床状等。然而四堡期和雪峰期与燕山期相反,南岭西部和西北部火山岩浆活动强烈,火山岩以层状为主。而其他地区目前尚未发现四堡期和雪峰期火山岩。

火山岩产状大部分与地层产状一致,厚层状和巨厚层状火山岩,如东部地区燕山期晚侏罗世厚层状火山岩,夹薄层的砂岩和页岩等。薄层状、透镜状火山岩则呈夹层状赋存于沉积岩层中。

2.侵入岩形态特征

侵入岩的形态,与控岩构造及岩浆活动强度有关。岩浆活动强,并受隆起褶皱带轴部或深大断裂带控制,则形成与构造带方向一致的岩基,往往形成复式岩体的岩浆岩带。沿着两组构造交汇部位侵入的岩体,为岩株状。岩浆沿着次级断裂侵入,则形成岩脉或岩墙。并且岩浆活动往往受多组构造控制,所以岩浆岩的形态多为不规则状,绚丽多彩。

图1-15 南岭地区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图

1—燕山期岩体;2—燕山早期第三阶段岩体,包括 ;3—燕山早期第二阶段岩体;4—燕山早期第一阶段岩体;5—印支期岩体;6—晚侏罗世酸性喷出岩;7—晚侏罗世中酸性喷出岩;8—火山口;9—新华夏构造体系;10—纬向构造体系;11—经向构造体系;12—华夏构造体系

由于各期岩浆活动强度及控岩构造不同,其形态特征亦有所不同。四堡期岩浆岩为小岩体,雪峰期岩浆岩为东西向和北东向岩基为主,也有岩株状等小岩体(图1-13)。加里东期岩浆岩虽以岩基状为主,但岩株状小岩体也发育,形态种类相对多些。海西期岩浆活动减弱,主要为岩株状小岩体。印支期岩浆局部侵入形成岩基状。燕山期岩浆强烈活动,其侵入体形态多种多样。燕山期花岗岩多为复式岩体呈东西向展布,尤其以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花岗岩带最为醒目,可分为四条东西向花岗岩带。南岭构造带之南、北两侧,也有连续性稍差的东西向花岗岩带,这是南岭地区岩浆岩展布的特色。除东西向花岗岩带外,还有南北向、北北东向等花岗岩带。燕山期的岩株、岩脉等分布也广,几乎遍布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