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想是力帆的吗

2.电动新能源车排名前十名

3.车企需不需要自研芯片?

4.理想倒闭是真的吗知乎

5.国产汽车“十佳新能源动力”盘点:大部分都没有原创核心技术

理想是力帆的吗

理想汽车的核心技术是自己的么-理想汽车有什么技术

理想不是力帆的。

理想汽车是由李想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并隶属于车和家公司旗下的品牌。之所以被命名为“理想”,是因为这个名字谐音着李想的名字。理想汽车的目标是打造一款智能电动车,让用户不再担心续航里程的问题。理想汽车并不属于力帆汽车公司旗下的品牌。

早期由于没有生产资质,理想汽车暂时由力帆汽车代工生产,目前理想已经获得生产资质,并在江苏常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工厂。该工厂占地750亩,配备了冲压车间、焊接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等四大工艺区域,所有工艺流程都用全自动化生产线。通过使用国际先进设备,理想汽车确保了生产质量符合豪华品牌的标准。

理想汽车的核心技术

双能源战略:“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是理想汽车的使命,在这个使命的驱动下,理想汽车将打造让每一位家庭用户满意的产品。2022年理想汽车将会推出X平台上的首款产品——全尺寸豪华增程式电动SUV,并于2023年在X平台上推出另外两款SUV。

此外,理想汽车也在开发纯电动车技术,包括为高压纯电动车型开发的两个平台——Whale及Shark。自2023年起,理想汽车每年将会至少推出两款用高压纯电动技术的车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理想汽车

电动新能源车排名前十名

电动新能源车排名前十名:比亚迪、特斯拉、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吉利极氪、AITO问界、广汽埃安、零跑汽车、哪吒汽车。

1、比亚迪

比亚迪推出了自研的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e3.0平台等核心技术。是零部件自产率最高的新能源车企,包括车规级芯片也能部分自供。目前有两大矩阵车型,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2022年交付超186万辆汽车,摘得国内汽车厂商年度销冠。

2、特斯拉

美国汽车品牌,电动汽车的“先锋”,早期一度濒临破产,为其他新能源车企的发展探好了路。因此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也具备自动驾驶等技术优势。

3、蔚来汽车

造车以“服务”著称,通过提供极致的服务,从而获得用户极高的忠诚度,让每个车主都成为蔚来汽车的代言人,特别是公司发展初期,经营困难,老车主介绍了很多新用户购买,帮助蔚来渡过了难关。

4、理想汽车

创始人李想早期创办了汽车之家并成功上市。造车以“产品力”著称,创始人在汽车媒体行业深耕多年,对用户需求洞察较为深刻,整车设计也更贴近用户需求,因此获得一大批用户的青睐。在路线上选择了增程式动力模式,目前还没有推出纯电动车型。

5、小鹏汽车

何小鹏是其早期核心投资人,并冠上自己的名义,命名“小鹏汽车”,阿里也是其股东之一。造车以“科技”著称,重技术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等均较为先进,同时也在研发飞行汽车。旗下车型都搭载了众多科技软硬件,并具有不错的性价比,很容易让人心动。

6、吉利极氪

一线自主民营车企——吉利旗下纯电汽车品牌,虽然吉利早已推出了几何汽车,但极氪汽车的定位显然更高,是吉利进军中高端市场的关键。

极氪首款车型极氪001,凭借吸睛的外观,不错的动态性能表现,以及丰富的配置,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背靠吉利集团的强大优势,极氪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7、AITO问界

华为和赛力斯合作推出的新能源车品牌,AITO问界是华为深度赋能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体系都有华为的深度参与,一度被认为是“华为”牌汽车。

8、广汽埃安

广汽集团旗下纯电品牌,被戏称“最不像国企的国企”,广汽埃安通过混改引入了战略投资,公司员工和广汽研究院科技人员合计持股4.55%,这与传统国有车企在架构上完全不同,这也让埃安更有可能成功。

9、零跑汽车

背靠安防龙头大华股份,继承了大华股份的技术基因,与比亚迪、小鹏汽车等车企一样,重视技术研发,坚持全域自研,是造车新势力中少有的,掌握智能动力、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三大核心技术。

10、哪吒汽车

前期主攻B端市场,B端市场需求遇冷,受挫后全力转战C端市场,并获得了一些成绩,哪吒汽车能够突破重围,跟主打性价比有很大的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比亚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特斯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蔚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理想汽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鹏汽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极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AITO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汽埃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零跑汽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哪吒汽车

车企需不需要自研芯片?

车企到底需不需要自研芯片?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

在最近这段时间里,我们其实看过了不少宣布要自研芯片的新闻亦或者是传闻,似乎自研芯片又要成为新的热潮。

但是,车企,真的需要去自研芯片吗?这是这篇文章想要讨论的问题。

先从自研芯片的好处讲起。

打破垄断封锁

在半导体领域,美国处于绝对是霸主地位,也正是因为美国的制裁,华为发布的?Mate?40?系列手机,成为麒麟芯片的「绝唱」。

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坦言:「互联网时代,中国终端产业的核心技术和美国差距很大。」在芯片、核心器件领域同样如是。

如果说这件事给中国最大的启示是什么,?那应该就是要打造我们自己的「芯」生态。

放在汽车领域,未来对于算力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息息相关的芯片需求不会低。

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共识,现在电子电气架构已经在向域集中式架构走(特斯拉更快一步,已经完成了跨域融合),未来,会实现最终一个中央域控制器的架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信息的处理被集中化,对于算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此外,越来越高阶的自动驾驶实现也需要高算力去支撑。

虽然,我们可以选择用国外芯片厂商的现成产品,但还是有被国外卡脖子的风险。刚刚说的华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自研芯片是关系到国家产业安全的重大战略项目。

定制化需求

再者,芯片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暴利的行业。就拿汽车半导体供应商恩智浦为例,第三季度?GAAP?毛利率达到?48.1%,这个数字让这些吭哧吭哧搞汽车的人羡慕不已。如果能把这一块把握在自己手上,对于车厂们来说,可以增加对于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产品竞争力,也是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手段。特斯拉在用自研平台之后,成本上较英伟达的自动驾驶平台降低了?20%,而这些最终都会在毛利上体现。

当然,成本是一方面,更关键的还是出于协同开发的需求。

特斯拉为什么要自研?这里马斯克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参考:「Neither?MobilEye?nor?Nvidia,?which?are?certainly?good?companies,?could?meet?any?of?our?capability,?schedule,?cost?or?power?requirements.(因为不管是?Mobileye?还是?Nvidia,都无法满足我们的任何能力、研发进度、成本或者功率方面的要求)」

这句话里包含的信息其实已经足够丰富,可以解决我们很多疑问。成本上的问题我想不必再多说。接着往下看。

特斯拉自动驾驶走的是视觉主导的路线,对于算力,有更庞大的需求,而英伟达毕竟客户众多,设计的芯片自然是通用芯片,无法单独去满足特斯拉在某些方面的特定需求。

不过,即便如此,特斯拉还是使用了两代英伟达自动驾驶平台(Drive?PX2?以及?Drive?PX2+),我想,或许特斯拉也想等一等英伟达最牛逼的?Orin?芯片,但是这个时间跨度还是太久(2022?年才能量产)所以决定自己搞,于是有了现在的自研芯片,甚至于下一代自研芯片也将在明年第四季度和我们见面,进度还要快于英伟达的?Orin。

所以,对于车企来说,自研芯片意味着拥有更多的自定义权(比如算力、成本),可以更好的去做协同开发,对于产品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并在未来与同行的竞争中拉开差距(参考现在的特斯拉)。

传统车厂:多条腿走路

具体到不同厂商的车企,自然也有不同的策略。

传统车厂方面,自然是希望多条腿走路。以吉利为例。

一方面,吉利与?Mobileye?达成合作,旗下品牌领克自动驾驶系统?CoPilot?就是由?Mobileye?SuperVision?系统提供环绕式视觉驾驶技术支持,同时,吉利汽车集团的多个子品牌产品将配备由?Mobileye?提供支持的包括紧急自动刹车(AEB)和车道保持系统(LKA)等在内的?ADAS?功能。另一方面其也在积极布局自研芯片的事情。于是有了亿咖通和?Arm?中国合资成立芯擎科技,进行芯片自研。从长期来看,?吉利想要做的是构筑自己的芯片产业链。

由此来看,传统车厂还是有其底蕴在,所以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同时也有更长的时间窗口来筹谋这件事。

新势力没有选择

「如果不是电动化、智能化,作为造车新势力并没什么优势。」

这句话并不是我说的,而是出自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

对于新势力们来说,智能化是他们标榜的点。所以在未来汽车竞争中,想要脱颖而出,继续夯实在这一块的积累是他们唯一的出路。这也是为什么李斌想要深入到芯片领域的原因。

于是,蔚来引入原?Momenta?研发总监任少卿和前小米芯片负责人白剑,前者是视觉感知方面的技术大牛,可以看做蔚来要增加自动驾驶自研比重的一个动作;而后者拥有芯片背景,对于李斌以及蔚来来说,缺乏对于芯片行业的?know-how,而白剑的出现恰逢其时。不管之后是要自研芯片还是找相关的技术公司进行芯片定制,白剑可以帮助蔚来就这两种方案进行评估,而后进行最终决策。

而在前段时间的财报上,董事长李斌这样说道:「我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们能够确保的是,它是行业最领先的一个解决方案,能够保证我们在将来的几年也能保持领先」,「我们会有『in-house』的全栈能力,最近也是扩大了整个相关的算法和数据团队」。

从这个语气来看,?蔚来应该是放弃了放弃了自研芯片,用了合作伙伴的方案。

视野再往上走一走,蔚来是上市公司,要想让公司价值再往上走,继续获得更大声量以及更多的资金支持,自研芯片,可以让资本和市场看到蔚来更多想象空间,作为资本运作高手,相信李斌更清楚这一点。

即便是像理想、小鹏,可能暂时并没有自研芯片的,但是在自动驾驶芯片上还是下了大手笔,小鹏?P7?直接上了英伟达?Xier?计算平台,算力?30TOPS,目前量产车中,除了特斯拉自研自动自动驾驶平台之外,它排第二,而理想则直接预定英伟达下一代至强芯片?Orin,算力直接怼到?200TOPS,小鹏接下来的产品也会继续搭载英伟达的产品。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芯片的竞争力决定了自动驾驶系统的未来成长力。

新势力们没有退路,必须在智能化上筑起自己的堡垒。

自研芯片并不容易

虽然我们说了这么多为什么要自研,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这件事并没有那么容易。Arm?中国汽车市场高级经理舒杰告诉我,自研芯片并不是一件易事,?车企应该在拥有技术储备后再开始考虑自研芯片的事情。

首先,想要自研芯片,那就需要有设计能力,可以自行设计芯片,为了做到这一点,特斯拉可是拉了芯片皇帝?Jim?Killer?入伙。但是从目前来看,拥有芯片设计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车企并不多。

这还不算完,这里还有涉及到后端的加工制造,比如特斯拉第一代自动驾驶芯片就是找三星代工,第二代换到台积电。这样的话,自研芯片的链条就会非常长。这里再补充一个小的知识点:麒麟?9000?之所以成为绝唱,就是美国禁令封杀导致海思芯片无法再由台积电制造。

再者,对于一款真正可用的车载芯片来说,必须要做到一点:合车规。比如说,从环境工作温度来看,消费电子只需要满足?0-85?℃就可以了,但是车上要做到-40?℃-125?℃。?同时要经过包括使用寿命测试、封装组装整合测试、电气特性确认测试、芯片晶圆可靠度测试等等在内的一系列测试。此外,芯片还需要上车进行不断的测试、迭代……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最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可用、合车规的芯片。

以已经成功自研出芯片的特斯拉为例。去年四月的自动驾驶日上,自研芯片正式面世,但是,这款芯片的设计却是在一年半前到两年前」完成的,而在更早之前的?2016?年,特斯拉就已经在思考关于自研芯片的事了,?细究下来,为了自研芯片这件事,特斯拉花了?3?年时间。

理想汽车首席技术官(CTO)王凯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说,对系统拥有足够深的理解是自研芯片的必要条件。以特斯拉为例,在那个时候(自研芯片),他们对于芯片已经有很深的理解,同时在市面上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芯片,所以决定自己来做。同时也会深度参与其中。「一般芯片设计开发需要三年时间,然后有三年的使用时间,之后就需要对架构进行调整,加起来就是?6?年,对于主机厂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甚至有可能什么都搞不出来。」

所以,自研这个事情,没那么容易。

至少自研芯片具体要花多少钱。舒杰告诉我,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我个人感觉用不了?10?亿美元,这个(资金)看你怎么用,可能你需要第三方的支持,或者要把软件生态做好,可能要投入很多,但是?10?亿美金我觉得有点太多了。」

小结

芯片这个事情,非常值得做。虽然现在很有阻力,但是放在未来智能汽车的大背景下来看,增强芯片方面的能力非常有必要。

看看现在的特斯拉你就知道了。在有了自研芯片能力之后,将?FSD?重写、自研神经网络训练机器?Dojo,这些能力带来的结果就是特斯拉在智能化上的体验升级,为其构筑了更加坚实的智能化护城河。

最初更新的重写版?FSD?功能展示了其无保护左转的能力,在这个里,特斯拉在通过比较窄小的车道的时候,会自动把后视镜收起来(第一次看还有点头皮发麻),可以预见的是,重写版?FSD?能力还没有见底,Dojo?的潜力还没有见底。

甚至这种优势直接为特斯拉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Autopilot?的涨价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现在美国?FSD?的价格已经涨到?1?万美元,价格相当于最便宜?Model?3(37990?美元)的?1/4。这些,都为主机厂带来了新的利润想象空间。甚至体现在其估值之上,现在特斯拉股价已经是彼时第一名丰田的两倍之多。

车企要不要自研芯片?这里其实还是多方因素综合考量。要看自身的实力以及技术储备,同时评估这件事的益弊。毕竟,有钱有有钱的做法,没钱有没钱的方式,要学会灵活变通,选择一套最适合自己的玩法。

可预见的是,未来汽车的竞争,将是算力和数据的战争,而作为这二者的硬件载体,以芯片为代表的半导体也将在汽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理想倒闭是真的吗知乎

理想没有倒闭。

理想汽车并不会突然倒闭。首先,理想汽车目前仍处于新势力的第一梯队,旗下的理想ONE和理想L9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以及口碑,而且理想ONE的替代车型理想L8也即将发布,品牌成立至今也拥有了一定基数的用户群体。

其次理想汽车既没有全线停产停售,又没有债务缠身,也就不存在突然倒闭的可能。依旧坚持着自研核心技术,发展趋势仍然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

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开创城市用电、长途发电、露营放电的全新电动模式,增程电动系统配合电池组和双电机的技术方案,实现全纯电驱动,能源补给灵活,让用户拥有里程自由和户外用电自由。理想L9开创三维空间交互体验,创新五屏交互模式、4D沉浸式影音系统、六音区语音自由对话。

让每一位家人都能拥有沉浸的视听和体验。理想汽车推动智能驾驶软硬件标配,理想L9搭载激光雷达、高性能摄像头和强大的智能驾驶算力平台,提升全家人在旅途上的安全性。造型设计团队成员来自10个不同的国家,始终坚守“只做极致的产品”的设计信念。

遵循“Less but Better”的造型设计理念。理想L9的造型设计语言命名为未来先锋设计,打造能留下时代记忆的设计。星环是理想品牌的家族设计语言,理想L9首创无瑕星环,全新的星环头灯长度超过2米,中间没有任何断点,更是光彩夺目且无以伦比的艺术品。

国产汽车“十佳新能源动力”盘点:大部分都没有原创核心技术

11月3日,“中国心”评选机构发布了一个全新的榜单——“中国心”2020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榜单。

从2008年开始研发布局,到2014年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再到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其销量占比也越来越高。

这个榜单的出现顺理成章,这也是一件对新能源行业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事情。那么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这个榜单有何价值呢?不同于已经非常成熟的“十佳发动机”榜单,笔者认为“新能源十佳”榜单给消费者的意义更多的是在于,传递出新能源技术发展走向。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榜单上的新能源动力,来看看那款动力最具含金量?

纯电为主,混动为辅

首先,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新能源行业的选择。在十款新能源动力系统中,有7款为纯电动力,3款为混合动力,3款混合动力又可分为2款插电式混动和1款增程式混动。由此可见,在目前的新能源行业的布局方面,纯电动力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纯电也被更多的企业认为是新能源的主要方向。

与此同时,混合动力也在榜单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比例,这大概率是因为当前的纯电技术不够完善导致的,因为续航里程不足以支撑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充电时间甚至超过吃一顿饭需要的时间,所以,虽然如今的纯电车型已经可以满足城市通勤的需求,但对于长途自驾还是不够便利,因此能够消除里程焦虑的混合动力被不少厂家视为过渡阶段的最佳选择,亦有厂家认为混合动力才是新能源的主流方向。

而在混合动力这个阵营中,又分为了几个小的分支。其一,插电式混动,这也是绝大部分做混合动力的厂家的选择;其二,增程式混动,目前还在售的车型来自两个厂家;其三,油电强混,主要由丰田和本田主导,其他厂家很少参与。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榜单上这些新能源动力及其亮点。

第一款?

红旗FME1.0纯电动平台系统;

推荐车型:红旗E-HS9

亮点技术:?

搭载该系统的?红旗E-HS9是自主品牌打造的一款高性能、大尺寸的旗舰纯电SUV,其性能参数表现也很不错,在前后双电机的加持下,其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4.8秒,高续航版本的NEDC工况续航里程达510km。但在技术方面,这套动力平台使用的都是上游产业链成熟的产品,并没有核心的自研技术。?

第二款?

比亚迪集成式智能驱动系统;

推荐车型:比亚迪?汉EV

亮点技术:刀片电?

比亚迪集成式智能驱动系统应该是上榜的十款新能源动力中最有特色的一款了,它没有用行业主流的三元锂电池,而是将早期使用较多磷酸铁锂电池的封装技术进行了优化,该技术被命名为刀片电池。改善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问题,从而使搭载刀片电池的汉EV的NEDC续航里程达到了605km。不仅在技术方面有特色,性能表现也十分出色。?

第三款?

广汽新能源全球首创“三合一”电驱系统

推荐车型:埃安V

亮点技术:智能电池温控系统

搭载该系统的埃安V也是一款明星产品了,整体的设计很有特色,虽然核心的部件诸如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组都是来自上游供应链,但广汽新能源也在整个电驱系统中布局了自研的智能电池温控系统。这项技术对于整个电驱系统的安全性有着很大的帮助。在以三元锂电池为动力电池的系统中,高热和低温都是影响电池性能发挥的不利因素,有了智能电池温控系统,整个电驱系统的工作将更加安全且高效。?

第四款?

江汽纯电驱动系统

推荐车型:思皓E50A

亮点技术:?

相对而言,江汽的纯电驱动系统并无太多值得一书的亮点技术,虽然它功率密度达到1.7kW/kg,但核心部件无一例外都是来自上游产业链。技术水平不错,但不是自主研发。?

第五款?

东风标致高性能电驱系统

推荐车型:e2008

亮点技术:?

虽然来自合资品牌,但东风标致这套高性能电驱系统依然没有太多独家专利技术,核心部件依然是购自产业链。而e2008这款车的设计倒是有不少亮点,比如它用了更加轻量化的材料,从而提升了操控和续航里程。

第六款?

XP-POWER?3.0

推荐车型:小鹏P7

亮点技术:最长NEDC续航里程706km

小鹏P7是一款很有看点的车型,续航里程超长,性能表现也特别优秀,但跟大多数的新能源车型一样,其电驱系统使用的零部件都来自上游产业链,值得表扬的是,它用了上游产业链的高端产品,所以其续航和性能表现优秀。尤其是加速表现,百公里加速时间仅4.3秒。?

第七款?

HozonEPT2.0系统

推荐车型:哪吒U?U创版

亮点技术:?

哪吒U是一款挺亲民的产品,整体的定价不算高,属于较为入门级的产品。在核心产品技术方面,其电驱系统也都是来自上游产业链,其中宁德时代的811NCM电芯算是一个亮点,能量密度高达180wh/kg,但与大多数同类产品一样,厂家未掌握更加有特点的自研技术。?

第八款?

腾势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推荐车型:全新腾势X插电式混动SUV

亮点技术:电控四驱

腾势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核心技术来自比亚迪,跟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动车型相似,用发动机和驱动电机并联的工作模式,所以它可以让发动机只驱动前轮,同时在后轮布局一台电机,从而实现电控的四驱。这样的四驱结构虽然不太可能提升越野的性能,但能够有效提升铺装路面的行驶稳定性。?

第九款?

别克eMotion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推荐车型:别克?微蓝6插电式混动车

亮点技术:E-CVT变速箱集成双驱动电机和双排行星齿轮组

别克eMotion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是合资品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新能源技术,其特点在于将两台驱动电机直接集成在变速箱里面,发动机和驱动电机可以同时出力。这也就是它只用了一台1.5L自然吸气发动机,但动力表现却很强的原因。?

第十款?

理想增程式电动系统

推荐车型:理想ONE

亮点技术:增程式混动

在整个新能源行业中,理想算是很特立独行的一家了,因为它主攻的增程式混动在整个行业中也只有寥寥几家在做,而且目前还在销售的就只有两家。其理念跟插电式混动一样,都是解决里程焦虑。但它的机械结构却更简单,其本质上还是一台纯电动车,只是加入了一台发动机,只为发电使用。所以动力匹配方面就要方便很多。与其他新能源品牌一样,其核心零部件比如发动机、电池等都还是来自上游产业链。

最后说说

从上榜的新能源动力系统来看,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发展较为多元化,自主品牌中的不少厂家,比如比亚迪掌握了较为重要的核心技术,但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上游产业链对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影响非常巨大,占绝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专利,核心零部件购、组装仍是主流。

并不是说,这样的行业生态不好。就如智能手机行业一样,不管是操作系统还是CPU的架构,甚至是主流的CPU都掌握在1家或者很少的几家企业手中,下游的企业需要做的事情就变得简单,而且不需要太高的门槛就能够做出性能不错的产品。比如锤子手机,老罗在短短的数月时间内就可以做出性能表现主流的产品。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但这是一把双刃剑,高度依赖于产业链,下游企业在整个行业发展中就少有话语权,未来行业到底要如何发展,就成为了上游企业独行专断的事情。同时,会出现的就是产品的同质化十分严重,整个汽车市场会逐渐失去多样化的特点。

所以,从笔者个人的角度来看,还是希望车企能够更多地在研发方面发力,在技术方面做出更多的差异化!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