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地理有关的新闻,有评价最好。

世界地质公园内涵_世界地质公园的推荐准则不包括

海洋灾害及其防治

工业污染防治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与过去相比,中国工业污染防治战略目前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逐步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从浓度控制向总量和浓度控制相结合转变,从点源治理向流域和区域综合治理转变,从简单的企业治理向调整产业结构、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转变。与1995年相比,2004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废水、工业化学需氧量、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了58%、72%、42%、55%和39%。与1990年相比,2004年全国每万元人民币GDP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吨标准煤;火电供电煤耗、吨钢可比能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降低11.2%、29.6%和21.9%。

——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的企业。“九五”(1996—2000年)期间,国家关闭8.4万家严重浪费、污染环境的小企业。2001—2004年,连续三次发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淘汰3万多家浪费、污染严重的企业,并对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钢铁、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炼焦、皂素、铬盐等八个重污染行业进行集中整顿,停建、缓建项目1900多个。2005年,关停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钢铁、水泥、铁合金、炼焦、造纸、纺织印染等企业2600多家,并对水泥、电力、钢铁、造纸、化工等重污染行业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和技术改造,使这些行业在产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呈持续下降趋势。

——开展循环经济实践。一是实行清洁生产,在企业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使废物最小化、化、无害化,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进产品生态设计。目前,化工、轻工、电力、煤炭、机械、建材等行业5000多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全国已有12000多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00多个企业、18000多种规格型号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年产值约600亿元人民币。二是在工业集中地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延长生产链条,做到废物产生量最小,实现“零排放”,并建设生态工业区,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最有效利用。目前,中国已建立了17个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三是统筹规划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循环利用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国家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有关省市选择82家单位开展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等24个城市开展了再生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海南、吉林、黑龙江等9省积极开展生态省建设,全国150个县市开展了生态县(市)创建工作。

——积极防范突发环境。2005年中国制定了《国家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对突发环境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以及预警信息监控、信息发布等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制定和完善了涉及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应急预案、大气环境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应急预案、核与辐射应急预案等九个相关环境应急预案,以及《黄河流域敏感河段水环境应急预案》、《处置化学恐怖袭击应急预案》、《处置核与辐射恐怖袭击应急预案》、《农业环境污染突发应急预案》、《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应急预案》等突发环境应急预案。近年来,中国对127个分布在全国江河湖海沿岸、人口稠密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附近的重点化工石化类项目进行了环境风险排查;对近5万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全面、拉网式检查。

——对工业危险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制度。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强化了工业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经营许可证等各项制度。2005年,工业危险废物处置量由1998年的131万吨增至339万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实行严格的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中国共有运行的核电厂5座(9台核电机组)、研究堆18座;在建的核电厂2座(4台核电机组)、研究堆1座,没有出现重大核安全问题,实现了“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不遭受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辐射照射和污染”的目标。中国严格遵守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放射源安全与保安行为准则》,实行许可证制度,规定放射源进出口必须依法履行审批等有关手续。

三、重点地区污染治理

近年来,中国把“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国家重点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两控区”(二氧化硫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作为全国污染防治的重点地区,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三河”、“三湖”流域面积达81万平方公里,跨越全国14个省(市) ,居住人口3.6亿。国家制定并实施重点流域“九五”、“十五”(2001—2005年)水污染防治,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削减指标落实到排污单位,逐步完善排污许可证管理方式,并建设了一批重点治理工程项目。截至2005年底,列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的2130个项目中,已完成1378项,占项目总数的65%。“三河”、“三湖”流域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达416个,日处理能力2093万吨;流域内的500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已有80%以上实现了达标排放。目前,流域水污染物大幅度削减,水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一些河段和湖体水质有明显的改善。国家投入181.67亿元人民币在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建设了一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清理了库底固体废物,确保库区水质安全。

——“两控区”污染防治。1998年中国批准划定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5个城市、地区,总面积约为109万平方公里。国家在“两控区”内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燃料和低硫煤,大中城市禁止民用炉灶燃用散煤。与1998年相比,2005年二氧化硫控制区内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标城市比例由32.8%增加到45.2%;2005年酸雨控制区内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城市比例由15.7%下降到4.5%。

——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自1998年以来,北京市连续实施了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天然气、电暖、地源热泵、建筑节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和节能技术进一步推广,到2005年,北京市天然气用量达到32亿立方米,城市热网集中供热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严格机动车排放管理,对在用机动车实施了环保标志管理,对高排放黄标车取限行措施,并淘汰老旧机动车30多万辆,发展天然气公交车2800辆,2005年提前实施了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相当于欧洲三号标准);修订完善了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加大建筑工地管理,加强对道路机械清扫、冲刷和喷雾压尘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对市区100多家污染企业实施关停搬迁,全市水泥立窑生产线全部关停。经过积极治理,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从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005年的234天,各种大气污染物浓度普遍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渤海污染治理。2001年中国批复《渤海碧海行动》。截至2005年底,已完成各类渤海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工程项目166个,在建项目70个,投资达175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44个,形成污水日处理能力355.3万吨,新建城市垃圾处理场18个,形成垃圾日处理能力7000多吨,新建生态农业、生态养殖项目89个,新建船舶港口和溢油反应项目9项,初步遏制了渤海海域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

四、城市环境保护

中国城市化率已从1995年的29.04%提高到2004年的41.76%。针对城市化快速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中国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使城市环境逐步改善,部分城市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与1996年相比,2005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增加了3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城市比例下降了39个百分点。

从城市环境容量和保证能力出发,中国的许多城市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全面达标规划,测算大气和水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的功能分区。许多大中城市在城区发展中实行“退二进三”的策略,即退出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利用地价杠杆把一些污染企业迁出城区,按照“工业入园、集中治污染”的原则,实行技术改造和污染集中控制。一些城市把旧城改造与调整城市布局相结合,解决老城区脏乱差的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大力调整城市能源结构,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集中供热,减轻燃煤污染。在城市建设工程中推行使用预拌混凝土,对直辖市、省辖市、部分大中城市、旅游城市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减少建筑工地的粉尘污染。

中国各级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财政投资的重点,促进了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截至2004年底,城市污水处理率达4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2%,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40%。近年来,机动车排放标准从国家第Ⅰ阶段标准提高到国家第Ⅱ阶段标准,并制定了国家第Ⅲ阶段标准。一些城市开展清洁汽车行动,积极推行低污染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清洁燃料汽车。自2000年7月起,全国停止销售、使用含铅汽油,每年可减少排铅1500吨。

全国500多个城市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对城市环境质量、污染防治工作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量化,综合评价城市的环保工作。从19年起,按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设施完善、环境改善的要求,开展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目前,全国共有100多个城市(区)在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其中56个城市和直辖市的5个城区已创建成功。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或好于二级的天数均大于8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80%,城市绿化覆盖率大于35%,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和谐”已成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到2004年底,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1.66%,绿地率为27.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39平方米,分别比2000年增长3.51%、4.05%和3.7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翻了一番。目前,全国已命名国家园林城市83个、园林城区4个,国家园林县城10个,并有12个城市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农村环境保护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中国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等创建活动,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全国有178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国家重点在“三湖”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展畜禽渔养殖污染、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一些省市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在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年来,国家兴建各类农村饮水工程80多万处,解决了67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开展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和污染防治示范,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和监管体系;加强农药和化肥环境安全管理,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禁止在蔬菜、水果、粮食、茶叶和中药材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止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污灌带来的面源污染,保证农产品安全;开发生产新型安全优质高效饲料,提高饲料吸收利用率,减少养殖产品药物残留和有害物质的排放;推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工程。

——生态农业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国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县达到400多个,开展示范区建设县市达500多个,其中国家级生态农业县10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33个。近年来,有机食品相关的管理和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出台了《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食品国家标准》;出台了良好农业规范国家标准和认证实施规则,开展源头治理;开展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创建工作,已命名43个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推动有机食品的产业化发展。全国有机认证面积超过300万公顷。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截至2005年,国家投入7亿多元人民币,在水匮乏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建设了460多个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措施及旱作农业技术,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提高水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控制水土流失。国家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启动了以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深松和除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项目,重点在环京津区和西北风沙源头区建立了两条保护性耕作带。截至2005年底,共建立示范县100个。

——农村新能源建设。开发与推广农村新能源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十五”期间,国家先后投入35亿元人民币,重点推广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到2005年底,全国沼气用户已达1700多万户,年生产沼气65亿立方米。国家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沼气工程,已建成2200多处,年处理畜禽粪便6000多万吨;建成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3.7万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500多处;推广省柴灶1.89亿户,太阳能热水器2850万平方米。同时,还积极推广使用太阳灶、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六、生态保护与建设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一些地区生态环境开始得到改善。

——造林绿化。中国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指导方针,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管理,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营造林面积自2002年以来连续四年超过667万公顷。近年来,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迅速增加,林龄结构、林相结构趋于合理,森林质量趋于提高,实现了由持续下降到逐步上升的历史性转折。目前,全国森林面积达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8.21%,森林蓄积量达124.56亿立方米。国家重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从1998年起,中国开展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和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十五”期间,天然林保护工程共营造生态公益林800万公顷,9333万公顷森林得到休养生息;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造林2133万公顷,其中生态退耕538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1200万公顷,封山育林133万公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共完成各项治理任务达667万公顷;“三北”和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工程造林341万公顷,新封山育林346万公顷。

——草原保护。为加强草原的生态建设和规划管理,草原工作战略重点实现由经济目标为主向“生态、经济、社会目标并重,生态优先”的转变,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持续增加,2000—2005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9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草原围栏、牧草基地、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生态建设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05年底,全国人工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达到1300万公顷,草原改良面积1400万公顷,草原围栏3300万公顷,有20%的可利用草原实施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

——土地保护、开发与整治。中国把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国家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重要基础。同时,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结构,使乱占耕地现象得到抑制。2004年各项建设占用耕地较上年下降37%,总体实现数量上的占补平衡。国家还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十五”期间,通过对农村及城镇土地、灾毁土地、工矿区废弃土地等进行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复垦土地7.6万公顷,建成了一批布局规整、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农村,部分枯竭型城市和重点矿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治理和恢复。

——水土保持。国家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水可持续利用水土保持、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东北黑土区和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多个专项工程,水土流失重点防治范围由长江、黄河上中游拓展到东北黑土区、珠江上游和环京津等地区。国家开展示范区和示范工程建设,已建成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水土保持工程300多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190个,示范小流域1398条,并开始实施第一批62个面积不少于30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和50多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在全国188个县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所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区全面实施封育保护,封育保护面积达12.6万平方公里,并在“三江源区”实施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目前,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80个县全部或部分实施了封山禁牧,封禁范围60多万平方公里,封禁区内的植被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十五”期间,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2万平方公里,综合整治小流域11500多条,建设基本农田406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经果林和水源涵养林1533万公顷,建设拦沙坝、坡面水系等小型水土保持工程350多万座(处),淤地坝7000座。

——防沙治沙。中国将防止土地荒漠化、沙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颁布实施了《防沙治沙法》,批复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实施一批防沙治沙重点工程,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同时出现净减少。截至2004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为263.62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为173.万平方公里,与1999年相比,五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79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416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程度有所减轻,重、极重度荒漠化面积减少24.59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抑制。

——海洋环境保护。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构建了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制定和实施了海洋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防止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实施主要入海河流的污染防治和重点海域的环境保护,继渤海之后,中国于2005年启动了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珠江口及毗邻海域的污染治理工作,在长江口和珠江口及其毗邻海域开展了河海统筹、陆海兼顾的陆域、海域同步的环境监测和调查工作。中国严格执行海洋工程和海上倾废的审批制度,强化对倾倒活动的执法监视,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国家批准了《赤潮灾害应急预案》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重大溢油应急》,并纳入国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了海洋灾害应急机制。加强了船舶污染防治和危险品运输管理,积极推进海上船舶溢油应急体系建设。截至2004年底,中国已建立各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20个,一批海洋珍稀物种得到保护,珊瑚礁、红树林及海草床等重要生境得以保护。通过取控制渔业捕捞强度、压缩捕捞渔船、完善休渔制度、建立渔业保护区、实施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等措施,保护和恢复海洋渔业。

——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建设。中国把建立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49处,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全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天然植物群落类型都得到保护。国家在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在东江源、洞庭湖、秦岭山地等18个典型区域开展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内蒙古、黑龙江、江西、湖北、湖南、甘肃、青海等省(自治区)开展了地方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目前,经中国审定命名的风景名胜区有677个,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7个。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武夷山、庐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三江并流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一批自然保护区,分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或《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国建有各类森林公园数量超过1900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627处。全国共有85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广东丹霞山、湖南张家界、黑龙江五大连池和河南嵩山等八家地质公园首批进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是一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国家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编写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制了《生物物种保护与利用规划》。目前,全国共建立野生动物拯救繁殖基地250处,野生植物种质保育或基因保存中心400多处,使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上千种野生植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同时,开展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建立了67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开展了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针对危害较大的主要外来入侵生物开展了“十省百县”灭毒除害行动,提高了公众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意识和能力。全国野生植物调查的189种野生植物中有71%的野外种群达到稳定生存发展的标准;全国野生动物调查的252种野生动物中有55.7%的种群稳中有升,扬子鳄、朱鹮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成倍增加,野生大熊猫数量达到1596只,人工圈养数量达到183只。一些物种的分布区逐步扩展,黑嘴鸥、黑脸琵鹭等物种的新记录、新繁殖地或越冬地被不断发现。一百多年未见踪迹、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宣布为世界极危物种崖柏被重新发现。

跟地理有关的新闻,有评价最好。

第Ⅰ卷 选择题

(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4分)

1、 我国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 )

A、人身权利 B、人身自由权利 C、婚姻自由权利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因未携带被派出所收容,在转往收容遣送中转站、救治站过程中被故意伤害致死。上述案例中孙志刚被侵犯的权利有:( )

①人格尊严权 ②言论自由权 ③人身自由权 ④生命健康权 ⑤继承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上海市等一些大城市在人行道、天桥、电梯都设置一些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实施。上海等一些城市这一做法:( )

① 是歧视残疾人的行为②保障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③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④符合我国残疾人保障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捆绑不成夫妻”这句俗语形象地说明了:( )

A.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B.男女平等的原则

C.双方要相互尊重 D.双方要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

5、“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这句俗话给我们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启示是:( )

A.人不同于动物,父母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养活子女B.子女主要是在精神上要多给予父母必要的慰籍C.父母对子女尽了抚养的义务,子女也应该照顾和关怀父母 D.脱离父母,独立生活

6、火锅底料添石蜡,粉丝掺、火腿加敌敌畏┅┅生产这些“问题产品”的厂家侵犯了消费者的 权利。( )

A、自由选择商品和服务 B、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

C、依法求偿 D、人格尊严受尊重

7、某房地产公司在出售商品房时,以建电暖气试点小区为由,强行配售电暖器。该房地产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购房者的:( )

A、 自主选择权 B、知悉真实情况权 C、人身安全不受损害权 D、依法求偿权

8、某窃贼在行窃后逃窜时被周围群众围住,愤怒的群众将窃贼打的遍体鳞伤。下列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窃贼的行为固然是违法的,但同窃贼作斗争应依法行事②殴打窃贼属于正当防卫,不应负法律责任

③殴打窃贼侵犯了窃贼的人身权利④打窃贼是公民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表现,是法律提倡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学生张某下晚仔细后被两个歹徒尾随,这时他可以取的较好方法有:( )

①和歹徒周旋,并寻找时机寻求他人帮助 ②用武力制服歹徒③尽快跑到人多的地方去 ④设法向司法机关报案,寻求保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④

10、下列行为不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有:( )

A、小东拒绝父亲让他辍学卖菜的要求,坚持回校学习

B、小明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C、小文找哥哥教训曾经欺负自己的同学

D、督促做生意的爸爸及时交足税款

11、我国目前有99·%的18岁以上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参加选举的情况来看,全国的参选率一直在90%以上;我国选举法规定,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这些材料表明:( )

①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的范围非常广泛 ②在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③在我国,只有极少数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④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真实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

A 言论自由 B 选举的权利 C 示威自由 D 批评建议权

13、“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经这一栏目曝光,很大悬而未决的维权迎刃而解。这体现出:( )

A 新闻媒体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有效途径

B 新闻曝光对违法行为的打击比法律更有效

C 我国公民的批评建议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权利

D 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快捷、影响力最大,也是唯一的渠道

14、在我国,学校、科研单位等依靠国家拨款保证正常运行,葛洲坝水利工程、京九铁路都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而以上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这表明:( )

①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②国家征收的税款用于发展经济和各项事业

③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④广大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列关于诉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诉讼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B、 到人民法院参与诉讼是不光彩的事

C、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D、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16、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4年12月9日依法对湖北省委原副书记、湖北省原张国光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张国光有期徒刑11年,受贿所得赃物依法没收。此案属 案件,此案件的起诉机关应当是 。( )

A、行政诉讼 人民 B、刑事诉讼 人民检查院

C、民事诉讼 人民法院 D、自诉案件 公安机关

17、某校的午休铃声响后,小陈还在大声朗读英语。舍友提醒他不要打扰别人,他却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干涉。”小陈的言行错在:( )

①权利和自由的理解有偏差 ②不知道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③行使权利和自由时,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④没有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8中学生李某在一超市购得学习用复读机一部,回到家后发现复读机声音不清晰,影响学习效果,于是李某┅┅

(1) 请你设想一下李某可能会用哪些方式解决这个问题。(6分)

(2) 请你帮李某应选择的解决方式和不应选择的方式,并说明理由。(10)

19、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某学生宿舍发现4具男生尸体,经公安机关周密侦察,确认是同宿舍失踪学生所为。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缉,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提供线索┄┄

3月15日,海南省三亚市市民陈贤壮在路边看见一乞丐的模样与极为相像,马上向公安机关报案,警察迅速赶到,终于将抓捕归案,并使之最终伏法。

(1) 此案的侦破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10分)

(2) 分析此案,你受到什么启示?(8分)

20、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某校组织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如你是调查小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 调查前你们准备学习哪些相关法律?运用哪些调查方法?(6分)

(2) 通过调查,请总结青少年辍学的原因。(8分)

(3) 如果在你的同学中有辍学的,现在需要你和几名同学动员他重返校园。你们打算怎样做?请你设计一个简要的行动方案。(8分)

21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这不同的角色,如父母、子女、顾客、营业员、教师、军人等。所有的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公民。

请选择一个你所喜爱的角色,说说他们的权利和义务。(10分)

主题:大河之源

时间:2009年7月23日

地点:中科院地理所

主讲嘉宾:刘少创

刘少创:非常感谢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提供这样一个场所,也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介绍大河之源的项目。我今天讲大河之源,首先给自己提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测量大河的长度?我是从1999年开始从事这项工作的,当时我正好还在遥感所做博士后,博士后期间,我就开始关注到一个问题,就是澜沧江的源头,当时关注这个问题的人比较多,就是我们希望找到澜沧江的源头,当时中国探险协会也在组织澜沧江的考察,后来我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后来尝试用遥感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是学遥感的。

等澜沧江源头解决了以后,又开始做长江的源头,长江的源头我还是受到了一些启示,澜沧江是一个国际性河流,长江对中国的作用更大,应该把长江的源头也研究一下,我就开始着手对长江的源头进行研究,长江源头做完了以后,我就想,既然长江的源头,国家最早公布是在沱沱河,就是黄委在18年进行考察后认定的,但是我通过影像分析,发现长江的源头在当曲,长江源头和澜沧江的源头就做完了,当时我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从自己的角度讲,就是展现一门技术,就是说就像当学生当时间长了,我学一门手艺,看看这个手艺能够解决什么,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就写了篇文章,也就算是交了差了。

但是后来发现这个问题不能轻而易举的完了,因为我想长江的源头既然有问题,那么长度也有问题,然后我把长江的长度测了,发现长江的长度短了几十公里,后来又测了澜沧江的长度,澜沧江的长度短的可能就不是几十公里了,差异非常大,把各种教科书、百科全书、各种杂志摆在一块,我发现最短的是4020公里左右,最长的是4800公里左右,这样长度差了几百公里,这几百公里差哪去了,我们要好好的考虑一下,所以我们把澜沧江的长度也给做了。澜沧江做完了以后,就把其他的材料摆在那儿,发现长度差得非常大,你把不同的资料、不同来源的数据放在一块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分清哪条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严重了。我说干脆咱们一次把它全做了,到现在为止,做了十年,我已经做了13条世界上的大河,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测定三条大河长度的问题。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前身是《地理知识》,我们从上个世纪70年代发表的一篇文章谈起,这是上个世纪发表在《地理知识》上的一篇文章,国外三条最大的河流,就是北美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关于它们的长度,在地图和书籍中的记载并不一致,密西西比河的长度,历来都不以它本身的长度计算,而是以它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加上两河相汇以后的长度来计算的,总长为6020公里,亚马逊河的由两条主要上源河流,一条是马腊尼翁,一个是乌卡亚利,以哪一条为正源来量算,长度差异很大,按照一致性的原则,这个一致性就是和主流方向一致的原则,马腊尼翁应该是密西西比河的源头,另外一个乌卡亚利是它的正源,这两个计算的差异很大。亚马逊河的长度,如果从马腊尼翁计算,它应该是6440公里,按照乌卡亚利计算,是7025公里。尼罗河人们原来最早认为源头是维多利亚湖的湖口,后来在西岸发现一条卡盖拉河,发源于布隆迪,关于尼罗河的长度,是6671公里。密苏里河,这条6020公里,后来计算它是准确的,其他的全是错的,

这三条大河的长度,**的标记,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长度,其他的还有不同的长度,像亚马逊河有6800公里,6275公里,6275公里是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用的,这6800公里,是前段时间,BBC一个新闻报道了巴西科学家和秘鲁科学家发现了亚马逊河新的源头,长度是6800公里,从而认为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尼罗河长度一般来讲,是6671公里,也有6695的,应该差得不是特别大,5584米是从维多利亚湖的湖口开始算长度,密西西比河长度,也有几个,包括6020、6415、6262、51、4125和3730。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一条大河的长度?我归结为四个因素,一个就是源头,一个是河流入海口的位置,还有河流长度量测时使用的数据源,还有河流长度量测的技术。

确定大河的源头的时候,我总结了一下,有几条准则,一个是“河源唯远”,“水量唯大”,还有流域面积、历史习惯,干支流排列,河谷的地质构造、河谷的形态和地势,这些确定大河源头时依据的一些准则,但是我们大部分用还是河源唯远和水量唯大的原则,这河源唯远和水量唯大是什么意思?我在整个河的流域中,找出最长的支流对应的源头,就把他作为一条河的源头,看到哪个支流水大,我就往这个支流上走,这是两个原则。

河谷的确定也有不同的方法,像进行长江长度量测的时候,以50号灯浮的地方作为量测的终点,在我进行大河量测的时候,我是以河口两侧陆地的切线和河流的中心线交汇点为河流长度量测的终点。

那河流量测的数据源,我们一般情况下,是用地形图,比如我们其他河流的长度量测的都是这个结果,遥感技术出现以后,开始用遥感影像做这个事情,地形图,比如我们平常用的各种专题图,比如交通图、人口分布图这些,真正的地形图是有等高线的地形图,地形图有很多不同的比例尺,比如有1:100万、1:500万、1:250万、1:100万、1:50万、1:25万,还有1:10万、1:5万、1:2千、一:5千都有。这个地形图有一个小比例尺的比例图,比如1:100万,这由于小比例尺的地形图,和1:5万的相比,它是小比例尺的地形图。那小比例尺地形图,是大的制图过程中的地图综合,是从大比例尺地形图中综合过来,在地形综合的过程中,会省略掉很多的东西,比如一条河,在进行综合的时候,小比例尺基本上用一条直线就画过去了,所以说我们在地图上量测河长的时候,如果比例尺小的话,河流的长度就会偏短,但是大比例地形图,一般都是国家的保密资料,包括1:10万、1:50万的,是我们平时买不到的,必须通过保密单位的保密条例和规则,才能买到这样的地形图,但是从地形图量测全世界大河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地方没有地形图。

什么是遥感呢?按照遥感大辞典的定义,主要是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数据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技术系统。

按照距离来分,比如遥感,遥感简单的来说,如果不接触这个物体,但我们可以感觉到这里面的信息,然后识别他,包括它的形状,包括它的物理性质,按照距离来分,我们有卫星,就是传感器放在卫星上,那就是卫星遥控,如果放在飞机上,那就是航空遥控,那么还有一个项目,放在热气球这些平台上,根据高度不同,它们可以进行分类。

还有一种,按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就是说,按照我感知的信息的波长来分,有可见光、红外、有微波的遥感、当然还有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的技术,这是遥感。

这个就先弄到一块,就可以把整个河流量下来,在量的过程之中,我们一般可以这么量,量到这个地方以后,接着往下量,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整个河的长度了。

河流长度量测技术来讲,刚才我说了数据源的问题,源头的问题,实际上还有量测技术,以前大家见过我们军用的指南针,有一个小齿轮,相当于推着你走,沿着曲线转,根据它的圈数、根据它走的距离,通过比例尺,我可以得到曲线的长度,还有像圆规一样,往前走,再量。再一个,拿一些绳子,像铁丝一样,把它沿着曲线走,这样也可以量出长度。

我前面把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和做这件事情影响长度的因素介绍完了。大家关于技术方面有什么问题?包括大河源的标准?

提问:咱们既然确定河流的源头标准很多,主要是河源唯远、水量唯大,有没有一种规定的标准?我觉得这种属于一种硬性的指标,因为在河流的源头确定上,可能有很多的争议,争议会一直存在,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

刘少创:大河的源头地名确定和长度实际上是一笔糊涂帐,到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一个机构专门管这个事情,但是,目前来讲,虽然还有很多种标准,但是实际上最终的标准还是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比如亚马逊河源头的确定、尼罗河源头的确定、都是河源唯远的准则,原来最早的时候,亚马逊河的源头在马腊尼翁,这也算是公认的。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秘鲁、马西的科学家都认为在乌卡亚利是正源,它的源头依附于雪山以后,会专门介绍亚马逊河的情况

海岸线最长的国家

澳大利亚联邦简称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的西南部,东北临太平洋,西、南濒印度洋。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组成。澳大利亚四面环海,其海岸线总长36735公里。面积为768万余公里。人口约1789万。首都堪培拉。澳大利亚内陆地势大部低平,平均海拔300米,科西阿斯科山为最高峰,海拔2228米。全境35%的面积为沙漠和半沙漠。河流多为间歇性的内流河。大部属热带、亚热带气候。

中国八大世界地质公园

1.五大连池火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总占地面积72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类。

五大连池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时代最新的火山群。园区内有规律地分布着14座火山,其中12座形成于1200万年-100万年的地质时期,2座火山喷发于1719年-1721年,占地60多平方米,是中国最新的火山。老期火山与新期火山相间排列,规模较大的圆台形火山与规模较小的岩渣堆、盾火山相依偎,圆盆状火山口、圆椅状火山口、漏斗状火山口、破裂状火山口、复合状火山口应有尽有,新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翻花熔岩、结壳熔岩交替出现,数量众多、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喷气锥、喷气碟世界罕见。最新的火山喷发堵塞了当年的河道,形成了五个串珠状溪水相连、倒映山色的火山堰塞湖泊—五大连池,享有“天然的火山博物馆”的美誉。

五大连池火山群各火山的熔岩岩性都基本相似,故我们将五大连池火山群富钾的碱性基—中基性火山熔岩都统称为“石龙岩”,五大连池位于东亚大陆裂谷系的轴部,它的形成很可能是在裂谷作用下的地幔柱上隆产生的。因此,五大连池火山岩对探讨地球板块活动和岩浆演化都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对检测当地火山地震活动也非常重要。

五大连池在我国辽金时代无人居住,伴随着两座新期火山的喷发、五个彼此相连的火山堰塞湖的形成和疗效神奇的矿泉水的出露,才有游牧民族达翰尔人的迁入,后来汉人大量迁入垦荒种地,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五大连池人民与周边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民俗风情。

园区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湖光山色,是难得的科学旅游,休康疗胜地。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风光、丰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疗效显著的矿泉“圣水”,是一个集游览观光、疗养休息、科学考察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天然风景名胜区。

2.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总占地面积3600平方公里,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四个主要风景区和黄龙洞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山、水、桥、洞、瀑地貌景观齐全,是一处难得的天然博物馆和罕见的旅游名胜地。

张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代表了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发育于泥盆系云台观组和黄家磴组,峰林集中分布区面积86平方公里,它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举世罕见的独特地貌。在园区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达350米,个体形态有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公园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核心、以岩溶地貌景观为衬托,兼有成型地质剖面、特殊化石产地等大量地质遗迹,构成独具特色的砂岩峰林地貌组合景观。

公园内另一富有特色的地貌是岩溶洞穴地貌。地貌形态有漏斗、洼地、溶丘、石芽、石林、穿洞、溶洞、伏流、暗河等。溶洞以黄龙洞为典型,洞内景观引人入胜,洞穴迷宫、卷曲状钟乳石、鹅管、歪斜钟乳石,以及色彩绚丽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精妙绝伦的滴水石,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石幔、石帘、石花等,

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溶洞中石笋最集中、神态最逼真的地方之一。此外,园内森林茂密,并有银杏、珙桐、红豆杉、鹅掌揪等珍稀植物,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实物例证。

公园及其地区人类历史活动久远,古遗迹、古遗址分布广泛。在“云台村遗址”距地表1.5米的第四纪土层内集到很多石器、石核等,皆为砺料,体现了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期文化的延续;“朱家古商周遗址”、“白公城”、“西汉至南北朝遗址以及战国石壁”、“战国铜剑”、“唐代铜剑”、“唐代铜塑”以及“云朝山金顶佛殿”等一大批古庙、古建筑,充分展示了悠久的古代文化历史,加上当地深厚的少数民族风俗风情,令人流连忘返。

3.广东丹霞山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仁化、曲江两县交界地带,总面积290平方公里。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一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山间盆地中,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间,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又称“中国红石公园”,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各种形态、组合的丹霞地貌若千年石堡。丹霞的山石拟人拟物、拟兽拟禽,宛如雕塑大师的一尊尊艺术杰作,但却无一不是出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丹霞盆地蕴育于晚古生代,形成和发展于中生代,被改造于新生代,其地质历史包含了从地槽—地台—地台活化(地洼)等三个阶段的完整旋回。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本

区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质作用将本地区塑造得秀丽多姿。

除了美不胜收的自然风貌外,尚有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和片状分布的山顶、山谷原始生态群落及古树名木和野生动物。

丹霞山开发历史悠久,人文景观颇为丰富。丹霞山附近很久以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息,丹霞盆地西南缘还有著名的马坝人(尼尔德特人)头骨化石遗迹,是研究早期智人的重要线索。同时在狮子岩的石峡文化遗址,是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在这里,从古到今流传着许多奇闻逸事和民间传说,女娲造人补天,舜帝登韶石奏韶乐等等,既是一段段历史佳

4.黄山地质公园雄踞于风光秀丽的皖南山区,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是以中生代花岗岩地貌为特征的地质公园。

黄山以雄峻瑰奇而著称,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峰高峭拔、怪石遍布。山体峰顶尖陡,峰脚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黄山自中心部位向四周呈放射状地展布着众多的“U”形谷和“V”形谷。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地分布有花岗岩石林石柱,特别是巧石遍布群峰、山谷。主要类型有穹状峰、锥状峰、脊状峰、柱状峰、箱状峰等。区内奇峰耸立,巍峨雄奇;青松苍翠,挺拔多姿;巧石嶙峋,如雕如塑;云海浩瀚,气势磅礴;温泉水暖,喷涌不歇。

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地下炽热岩浆沿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大约在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发生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地下岩体及其上的盖层遭受风化、剥蚀,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地应力的作用,在岩体中又产生出不同方向的节理。自第四纪(距今175万年)以来,间歇性上升形成了古剥蚀面,终于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在这些岩体中,由于在矿物组分、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抗风化能力和节理的性质、疏密程度等多方差异,造成了宛如鬼斧天工般的黄山美景。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三奇”和丰富的水景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表现其特质,显示了黄山天然的完美和谐,在丰富多变中见其有机统一。在立马桥、天都峰、北海等地段,被认为具有第四纪冰川而闻名。黄山冰川的存在与否,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至今尚无定论,这也是黄山地质公园又一诱人的魅力所在。

以古桥、古登道、摩崖石刻与黄山山水画为特征的黄山地质公园底蕴深厚的文化渗透在雄奇秀美的自然山水之中。其中黄山画派在中国画坛上占有重要位置,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研究中国文化、中国画史的重要资料。总之,黄山地质公园具有花岗岩地貌、第四纪冰川遗迹、水文地质遗迹等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与黄山文化等人文景观以及丰富的动植物,构成了一座集山、水、人文、动植物为一体的大型花岗岩区天然博物馆

.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18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载入了《中国地层典》。

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

庐山既是中国山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又是以陶渊明为创始人的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历史上曾有1500多位知名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文人墨客来到庐山考察旅游,留下了4000多首著名的诗篇及近千篇(幅)学术论文、游记、画卷,集中体现了庐山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和历史缩影。

蕴含中西的庐山建筑文化驰名中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在庐山牯岭建别墅近千栋。清凉秀美的庐山二十世纪初就被称为“万国公园”、“世界村”。庐山的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景观

6.云台山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

为特征。公园内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云台地貌”景观,是以构造作用为主,与自然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景观,是地貌类型中的新类型,既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又具有典型性。

在具有全球构造规模效应的东亚裂谷体系中,云台山地质公园处在华北陆块新生代东亚裂谷系的华北裂谷带与西安—郑州—徐州近东西向裂谷转换带的交汇部位。受太行山前深大断裂控制,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于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地层中形成了一系列“之”字形、线形、环形、台阶状长崖、翁谷、深切障谷、悬沟等地形组合的“云台”地貌,构成了区内峡谷幽深、群山耸峙、飞瀑清泉的太行绝景,对研究新构造运动和裂谷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园区内有形成于距今约14亿至3亿年间的中元古界蓟县系云梦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出露系统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还有典型的构造遗迹,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杂岩构造,早元古界表壳岩的底僻穹窿构造,盖层的超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韧-脆性变形构造,脆性断裂构造,单面山构造,以及盖层中的垮塌构造,滑坡构造等。

特殊的构造部位和地层岩性条件,使公园内水体和水动力作用极为发育,形成的瀑布、溪泉和河流钙华阶地、钙华瀑、钙华滩等代表了中国北方岩溶的特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公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公园内保存和生长了一些如白鹤松、大国榉等古老树种及竹林等特殊植物,太行猕猴、金钱豹等保护动物。有些特殊植物和动物还成为在中国北方生长和分布的北界,因此,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目前已开发的各类自然景观共有7种170余处,有山峰100余座,陡崖10余处,峡谷中保留了大量的地质遗迹,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系统独特的地层、岩石、矿物旅游,典型特征的地质构造旅游、险峻秀丽的构造剥蚀地旅游、奇异多样的洞府旅游、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

.云南石林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总占地面积4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岩溶地质地貌。

云南石林地质公园是一个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公园。晚古生代这里为滨海——浅海环境,沉积了上千米的石灰岩、白云岩,为形成本区石林地貌奠定了基础。经受后期地壳运动的抬升作用成为陆地,多期次遭受地下水、地表水沿岩石裂隙进行溶蚀,最后形成了组合类型多样的石林地貌景观。最早一期石林形成于2亿5千多万年前的早二叠世晚期,而最新一期还正在形成。其间经历了玄武岩和湖泊碎屑沉积的覆盖以及多次的抬升剥蚀。在独特的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多期石林继承发展,相互叠置,层次分明。

——具有最为多样的石林喀斯特形态。世界各地最为典型的石林喀斯特形态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不仅有发育完美的剑状、刃脊状喀斯特,而且还有蘑菇状、塔状等形态,可谓集石林景观之大成,堪称“石林喀斯特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

——是目前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石林。在保护区内,低矮的石牙与高大的石柱成簇成片广布于山岭、沟谷、洼地等各种地形,并且与喀斯特洞穴、湖泊、瀑布等相共生,组成一副喀斯特地貌全景图。特别是这里连片出现高达20米—50米的石柱群,远望如树林,人们望物生意称之为“石林”,石林术语即源于此地,是研究区域地质演化和喀斯特作用的理想之地。

彝族撒尼人已在石林地区居住了两千多年,他们的生活已与石林喀斯特密不可分。脍炙人口的《阿诗玛》史诗,热烈的火把节,欢快的“阿细跳月”,深情的《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早已广为人知。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浓厚的民族风情与环境宜人的石林地貌相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景,更增添了石林景观的吸引力。

8.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含构造)剖面。

嵩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在公园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实际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

嵩山主峰地区的玉寨山、峻极峰、五指岭、尖山等,多为石英岩组成,加之构造运动所致,使诸峰在400m标高上拔地而起,立壁千仞,险峻清秀,奇峰异谷遍布全区,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

区内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3亿年(命名为嵩阳运动)、18.5亿年(中岳运动)和5.7亿年(少林运动)三次前寒武纪全球性地壳运动形成的沉积间断和地层角度不整合界面遗迹,中岳运动塑造了嵩山构造地质体的雏形,为风化剥蚀作用提供了原始条件;燕山运动所产生的构造格局为现今嵩山面貌提供原形。喜马拉雅运动使嵩山在不断隆升中经受剥蚀,断层碎裂带成为隘口;破碎的节理、裂隙形成形状大小、深浅不同的峡谷;产状直立的石英岩被剥蚀为簇林地貌或壁立千仞的悬崖。形成隆、陷、褶、断等地壳表面构造类型与环、线、块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是地壳构造演化的一个缩影,是研究前寒武系沉积建造受运动影响挤压变质、褶皱造山、剥蚀夷平等过程乃至地壳演化规律的天然实验场,是对游人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宝库。

公园区内居住有汉、回、普米、白、彝、苗、维吾尔、蒙古八个民族,形成了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各少数民族节庆之日,地方与汉族同胞共同庆贺,充分展示其民习、民风等民族文化,享受少数民族的习俗乐趣。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岳”,人文景观众多,计有十寺、五庙、五宫、三观、四庵、四洞、三坛及宝塔270余座,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闻名于世的少林寺便深